字好书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时间: 2025-05-03 14:59:34

诗句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难着 一作:犹著)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4:59:34

原文展示: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作者:岑参 〔唐代〕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难着一作犹著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白话文翻译:

北风卷起地上的白草,胡地的八月竟然下起了飞雪。
仿佛一夜之间春风来临,千树万树仿佛开满了梨花。
雪花飘洒在珠帘上湿透了罗幕,穿着狐裘却感到寒冷,锦被也薄。
将军的弓箭无法拉开,护卫的铠甲冷得难以穿上。
难以穿上可以理解为犹如面对浩瀚的冰海,愁云惨淡似乎凝聚在万里之上。
中军设酒款待归来的客人,胡琴琵琶和羌笛齐奏。
纷纷的暮雪飘落在辕门前,风吹红旗冻得无法翻动。
轮台东门送你回京,离开时雪花覆盖了天山的路。
山回路转再也见不到你,雪地上只留下马蹄的行踪。

注释:

  • 白草:白色的干草,象征寒冷与萧瑟。
  • 胡天:指北方的异族地区,暗指戎狄。
  • 梨花:象征春天,诗中用以比喻大雪纷飞的美丽。
  • 狐裘:用狐狸皮做的衣服,象征奢华与温暖。
  • 角弓:指将军用的弓,象征武力和征战。
  • 都护:古代边防官员,负责军事和地方治安。
  • 愁云惨淡:形容天空阴沉,气氛忧郁。
  • 辕门:指古代车马出入的门,象征离别的场所。
  • 马行处:指马蹄留下的痕迹,象征离去后的孤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岑参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生于初唐,因其诗歌多描绘边疆生活和战争场景而著称。他的诗歌语言豪放,情感真挚,常常通过对自然的描绘来反映人情世故。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武判官即将返回长安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与送别的情感,同时也展现了边塞冬季的严酷与壮美。

诗歌鉴赏: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将边塞的寒冷与送别的情感融为一体。开篇以“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两句,描绘出北方冬季的严酷景象,给人以凛冽的感觉。接着,诗人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生动地描绘了雪花如梨花般纷飞的美丽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表达离别情感时,诗人通过“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描绘了送别的热闹场面,而“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则展现了送别时的寒冷与沮丧,增添了离别的悲壮气氛。最后两句“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则将离别的孤寂感推向高潮,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距离。

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象中渗透着深厚的人情,情景交融、意象丰富,体现了岑参对边塞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友人的深情厚谊。诗歌在形式上也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对仗、比喻等,使得语言更加生动优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北风卷地白草折”:北风猛烈地吹动,导致干白的草被折断,营造出寒冷的氛围。
  2. “胡天八月即飞雪”:在异族的地方,八月竟然下起了雪,反映出气候的异常。
  3.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雪花如春天的梨花般绽放,形象生动,表现出雪的美丽。
  4. “散入珠帘湿罗幕”:雪花飘洒在珠帘上,湿透了罗幕,显示出雪的纷飞。
  5. “狐裘不暖锦衾薄”:即便穿着贵重的狐裘和锦被,也感到寒冷,强调了冬天的严酷。
  6. “将军角弓不得控”:将军的弓箭无法拉开,暗示战斗的紧张与无奈。
  7. “都护铁衣冷难着”:护卫的铠甲冷得难以穿上,表现出战士的悲凉。
  8. “愁云惨淡万里凝”:天空阴沉,愁苦的气氛弥漫,渲染了离别的愁苦。
  9. “中军置酒饮归客”:在军中设酒款待归客,体现了浓厚的友谊。
  10. “胡琴琵琶与羌笛”:乐器的多样性,表现出边塞的多元文化。
  11. “纷纷暮雪下辕门”:雪花纷飞,描绘了送别的场景。
  12. “风掣红旗冻不翻”:风吹动红旗,却因寒冷而无法翻动,象征着静止与离别的无奈。
  13. “轮台东门送君去”:在轮台东门送别朋友,体现了离别的场景。
  14. “去时雪满天山路”:离去时,天山的路上满是雪,反映出离别的艰难。
  15. “山回路转不见君”:山回路转,不再见到朋友,表现出孤独与思念。
  16. “雪上空留马行处”:雪地上只留下马蹄的痕迹,象征着逝去与遗憾。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千树万树梨花开”,将雪比喻为梨花,形象生动。
  • 对仗:整首诗中多处运用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人性,如“风掣红旗”,使得诗句更具动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与不舍之情,展现了边塞生活的严酷与美丽。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诗人传递了离别的愁苦,反映了人们在战争和生活中的无奈与坚韧。诗中的情感真挚而深刻,使人感受到友情的珍贵与时光的流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北风:象征寒冷与萧瑟,预示着离别的氛围。
  2. :既是美丽的自然现象,也是离别的象征。
  3. 狐裘:象征奢华与温暖,反衬出寒冷的环境。
  4. 红旗:象征着军队与征战,表现出离别的悲壮。
  5. 马行处:象征旅程与离别,留给读者无限的遐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北风卷地白草折”中的“白草”指的是什么?

    • A. 绿色的草
    • B. 干枯的白草
    • C. 盛开的花
  2. “将军角弓不得控”中“角弓”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乐器
    • B. 将军的弓箭
    • C. 风筝
  3. 诗中描绘下雪的景象,哪一句最能体现?

    • A. “千树万树梨花开”
    • B. “中军置酒饮归客”
    • C. “轮台东门送君去”

答案:

  1. B. 干枯的白草
  2. B. 将军的弓箭
  3. A. “千树万树梨花开”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送友人》
  • 高适《别董大》

诗词对比

  • 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都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但岑参更侧重于边塞的孤独与离别情感,而王之涣则通过登高望远表现出胸怀壮志的豪情。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诗词大辞典》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怡春招饮即席 甲寅春兴十章 其九 纪事 其三 李县丞之官临皋 边上 闻里中健儿归自朝鲜述单中事有感 题牡丹 减字木兰花 其一 忆远 渔家 送陈白沙归南海 其四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文字旁的字 澄神离形 户旁的字有哪些?带户的汉字大全 略有 艮字旁的字 一面之旧 虫字旁的字有哪些?带虫的汉字大全 粮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同字旁的汉字解析_认识同字旁的字 艹字旁的汉字有哪些_认识艹字旁的字 一龙一蛇 卝字旁的字 廴旁的字有哪些?带廴的汉字大全 说嘴说舌 文德武功 王字旁的字 砫弋 含苞欲放 龙伸蠖屈 剧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