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0:06: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0:06:43
送人赴安西
作者: 岑参
上马带吴钩,翩翩度陇头。
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
万里乡为梦,三边月作愁。
早须清黠虏,无事莫经秋。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即将赴安西的友人的送别之情。诗人骑上马,手握吴钩,轻快地越过山丘。自幼就想要报效国家,并不是为了追求封侯的荣华。远方的故乡只在梦中,三边的明月却带来了愁绪。希望早日清除敌人,不要让无事的秋天白白过去。
岑参(约715年-770年),字子美,唐代诗人,善于写边塞诗,作品以豪放、悲壮著称。他的诗歌常常描写边疆的风光以及士兵的生活,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这首诗写于唐代安西的边境环境,表达了诗人对即将远行的朋友的送别之情。在唐代,安西是一个重要的军事重镇,诗人以此为背景,寄托了自己的爱国情怀。
岑参的《送人赴安西》是一首典型的边塞诗,诗人通过生动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友人的深情。在开头两句中,诗人描绘了骑马出征的场景,显现出一种轻快而勇敢的气势。“上马带吴钩,翩翩度陇头”,不仅展现了出征的情景,也传达了对战争的准备与决心。而随后的两句则转向内心的思考,诗人强调自己自小便有报国之志,并非为了追求个人的荣华富贵,这种情感的转变让整首诗更具深度。
“万里乡为梦,三边月作愁”,两句表达了在边疆的孤独与思乡之情。夜晚的明月不仅照亮了边关,也映照出诗人心中的愁苦。最后一句“早须清黠虏,无事莫经秋”,展现了诗人渴望早日消灭敌人,不要让青春在无所事事中流逝的决心,透露出一种壮志未酬的无奈与愤懑。
整首诗通过对比、象征等手法,展现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与对友人的深情,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整首诗的主题是表达诗人对国家的忠诚、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人以个人的经历和情感,反映出那个时代士人的责任感与理想追求。
“上马带吴钩”中的“吴钩”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鸟
B. 一种武器
C. 一种乐器
D. 一种交通工具
诗中提到的“三边”指的是哪个地方?
A. 故乡
B. 边疆
C. 朝廷
D. 江南
本诗的主题是什么?
A. 追求个人荣华
B. 思乡之情
C. 对国家的忠诚与责任
D. 对友人的祝福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两位诗人在风格上的差异及对相似主题的不同表现,丰富了我们对唐代边塞诗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