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5:00: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00:01
原文展示:
读书 李东阳 〔明代〕
新岁草木茂,去陈茁其初。 人生天地间,而与此类殊。 生年日已长,问学日已疏。 扣之无所有,安用七尺躯。 刘公笑欧九,轼辈当何如。 况我所得者,沧溟之一盂。 躬行圣所贵,记诵乃繁芜。 自古识字人,嗟嗟扬子云。
白话文翻译:
新年伊始,草木茂盛,除去陈旧,新芽初露。 人生在天地之间,与这些草木有所不同。 随着年岁的增长,学问却日渐疏远。 若问有何所得,空有七尺之躯又有何用。 刘公嘲笑欧阳修,苏轼等人又该如何自处。 更何况我所得到的,不过是沧海一粟。 躬行实践才是圣人所重视的,而死记硬背只是繁琐无用。 自古以来,识字之人,唉,扬雄啊。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东阳(1447-1516),字宾之,号西涯,明代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文风格清新自然,主张文学应反映社会现实。此诗反映了作者对学问的追求和对现实的不满。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明代,反映了作者对学问的追求和对现实的不满。作者通过对比草木的新生与人生的成长,表达了对学问日渐疏远的忧虑,以及对躬行实践的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新年草木茂盛的描写,引出人生与草木的不同,进而表达了对学问日渐疏远的忧虑。诗中“扣之无所有,安用七尺躯”一句,深刻地反映了作者对空有学问而无实践的批判。作者通过对刘禹锡嘲笑欧阳修的典故的引用,进一步强化了对学问的批判态度。最后,作者通过对扬雄的叹息,表达了对识字之人的普遍忧虑。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对学问与实践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强调躬行实践的重要性,批判死记硬背的无用,表达了对学问与实践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刘公笑欧九”中的“刘公”指的是谁? A. 刘禹锡 B. 刘伯温 C. 刘向 D. 刘勰
诗中“沧溟之一盂”用来比喻什么? A. 所得甚多 B. 所得甚少 C. 学问深厚 D. 实践经验
诗中“躬行圣所贵”强调的是什么? A. 死记硬背 B. 躬行实践 C. 学问渊博 D. 识字多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