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16 05:16: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16 05:16:11
原文展示:
鼎仪宅分韵送其兄武仪还昆山得倪字 君家好兄弟,恩义两不睽。 岂唯举止似,语笑皆天倪。 我本通家友,三年负招携。 留欢极酣乐,饱德无嫌懠。 凉秋入庭树,风露忽已凄。 昔作凤和鸣,今为雁分栖。 悠悠沧江上,道路阻莫跻。 到门见桑梓,登堂颂黄鲵。 人生重骨肉,至乐谅不齐。 送君东城去,蔓草青萋萋。
白话文翻译:
你们家有很好的兄弟,恩情和义气都不分离。 不仅举止相似,连说话笑声都自然天成。 我原本是你们家的朋友,三年来一直受到你们的邀请和照顾。 在你们的陪伴下尽情欢乐,受到深厚的恩德,没有任何嫌隙。 凉爽的秋天来到庭院中的树木,风和露水突然变得凄凉。 过去我们像凤凰一样和谐共鸣,现在却像大雁一样分飞各处。 在漫长的江河之上,道路阻隔难以攀登。 到了门前看到熟悉的桑树和梓树,进入厅堂赞颂黄鲵。 人生重视骨肉亲情,最大的快乐想必是不一样的。 送你到东城去,青草茂盛,郁郁葱葱。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东阳(1447-1516),明代文学家、政治家,字宾之,号西涯,江西南昌人。他的诗文风格清新自然,尤以诗见长,与杨慎、高启并称“明初三大家”。此诗是他在送别好友的兄长时所作,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东阳在送别好友的兄长时所作,通过描绘兄弟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对离别的感慨,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离别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兄弟情深的描绘和对离别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离别的无奈。诗中“君家好兄弟,恩义两不睽”直接点明了主题,强调了兄弟之间的深厚情谊。而“昔作凤和鸣,今为雁分栖”则通过对比,表达了离别的无奈和悲伤。整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增强了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兄弟情深和离别的感慨。通过对兄弟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对离别的无奈和悲伤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离别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昔作凤和鸣,今为雁分栖”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比 D. 对仗 答案:C
诗中“君家好兄弟,恩义两不睽”表达了什么主题? A. 离别的悲伤 B. 兄弟情深 C. 家乡的思念 D. 吉祥的祝愿 答案:B
诗中“凉秋入庭树,风露忽已凄”营造了什么氛围? A. 欢乐的氛围 B. 凄凉的氛围 C. 祥和的氛围 D. 热闹的氛围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