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秋夜肃公房喜普门上人自阳羡山至

《秋夜肃公房喜普门上人自阳羡山至》

时间: 2025-05-02 16:21:30

诗句

山栖久不见,林下偶同游。

早晚来香积,何人住沃洲。

寒禽惊后夜,古木带高秋。

却入千峰去,孤云不可留。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6:21:30

原文展示:

山栖久不见,林下偶同游。
早晚来香积,何人住沃洲。
寒禽惊后夜,古木带高秋。
却入千峰去,孤云不可留。


白话文翻译:

我在深山中栖息已久,难以见到外界,偶尔在林中游玩,心情放松。早晚我会前往香积寺,但又不知还有谁住在沃洲之地。寒冷的鸟儿在夜里惊飞,古老的树木在高秋中显得格外苍劲。最终我将离开这千峰群山,孤独的云彩却再也无法停留。


注释:

  • :栖息,停留的意思。
  • 香积:香积寺,佛教寺庙的名称。
  • 沃洲:沃洲,水草丰美的地方,通常指富饶的土地。
  • 寒禽:指寒冷季节的鸟类。
  • 古木:指年老的树木。
  • 千峰:形容山峰众多,巍峨壮观。
  • 孤云:孤独的云,象征漂泊与无依无靠。

典故解析:

“香积寺”是佛教寺庙的名称,常见于唐代诗人作品中,代表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向往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沃洲”则常被用于描绘富饶的土地,象征着理想的栖息之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长卿(约709年-约780年),字景宪,号静庵,唐代诗人,生于今河南省。刘长卿以山水田园诗闻名,其作品清新淡雅,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正值诗人隐居于山中,受到大自然的影响,表达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人世纷扰的逃避。诗中描绘的秋夜景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索。


诗歌鉴赏:

《秋夜肃公房喜普门上人自阳羡山至》是刘长卿的一首经典之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和对大自然的热爱。诗的开头,诗人表达了自己在山中栖息已久,难以见到外界的境况,给人一种深邃的孤寂感。接着,诗人提到“偶同游”,暗示了他在自然中能够找到的片刻欢愉和放松。

诗中提到的“早晚来香积”,体现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敬仰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然而,接下来的“何人住沃洲”却透露出一种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与无奈,似乎在问:在这片理想的土地上究竟还有谁能够与我共处?

到了后两句,诗人通过“寒禽惊后夜”与“古木带高秋”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苍凉而又美丽的秋夜氛围,既有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也有对时光流逝的感叹。最后以“孤云不可留”结束,表达了诗人对孤独境遇的接受与释然。

整首诗在清新的自然描写中,融合了诗人的情感,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一种深远的孤独与对自我内心世界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山栖久不见:长时间栖息在山中,难以见到外界的景象,表现了孤独的状态。
  2. 林下偶同游:在树林之间偶尔与自然为伴,突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3. 早晚来香积:提到香积寺,表示诗人对佛教的向往和心灵的寄托。
  4. 何人住沃洲:对理想生活的渴望,反映出孤独感。
  5. 寒禽惊后夜:秋夜中寒鸟的突兀飞起,象征着孤独与惊惧。
  6. 古木带高秋:古老的树木在高秋中显得苍劲,暗示时光的流逝和自然的力量。
  7. 却入千峰去:最终决定离开,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
  8. 孤云不可留:孤独的云彩再也无法停留,象征着漂泊的心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孤云不可留”,用云象征孤独的心境。
  • 拟人:在“寒禽惊后夜”中,鸟类被赋予惊恐的情感。
  • 对仗:如“早晚来香积,何人住沃洲”,形成和谐的音律。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孤独生活的接受与内心的思索,同时也流露出对理想生活的渴望。诗人在自然中寻找心灵的寄托,表现出对人生哲思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隐逸与宁静。
  • :代表自然的幽静与和谐。
  • 香积寺:表达对佛教意境的向往。
  • 寒禽:象征孤独与冷清。
  • 古木:象征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坚韧。
  • 孤云:象征漂泊与孤独。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这些意象通过自然景象与人文情感的结合,传达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孤独生活的感悟,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香积寺”主要与哪种文化相关?

    • A. 道教
    • B. 佛教
    • C. 儒教
  2. 诗人通过“寒禽惊后夜”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孤独和惊恐
    • C. 兴奋
  3. “孤云不可留”中的“孤云”象征什么?

    • A. 自由
    • B. 孤独
    • C. 幸福

答案:

  1. B. 佛教
  2. B. 孤独和惊恐
  3. B. 孤独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孟浩然《宿业师山房待丁大士》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山水自然,但更多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宁静的享受与内心的安宁。
  • 孟浩然《宿业师山房待丁大士》:表达了对友人的期待与山中生活的自在,主题上更为温暖。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不同诗人对自然的感知与情感表达各具特色,体现了唐代诗歌丰富的表现力与深邃的思想内涵。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词典》
  • 《唐诗选注》

相关查询

殢人娇(约归期偶参差戏作寄内) 清平乐(与诸君小酌,烛下见花,戏作一首) 和郭倅见寄 过静林寺用琳老韵作四绝句 十二月二十六日出郊访无畏诗禅暮归奉寄 元度生日 临江仙·都城元夕 题余英馆 曹彦约昌谷集同官绝赋经梅成五十六字 临江仙(客有逢故人者,代书其情)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硁执 楚璧隋珍 子字旁的字 包含帛的成语 麦字旁的字 借阅 天公不作美 毛字旁的字 鲈豸 七松家 包含都的词语有哪些 比字旁的字 否终则泰 蒸蒸日盛 包含媚的词语有哪些 跑开头的成语 窥问 黹字旁的字 食不充肠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