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送宣尊师醮毕归越

《送宣尊师醮毕归越》

时间: 2025-07-27 08:23:07

诗句

吹箫江上晚,惆怅别茅君。

踏火能飞雪,登刀入白云。

晨香长日在,夜磬满山闻。

挥手桐溪路,无情水亦分。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08:23:07

原文展示

送宣尊师醮毕归越
(作者:刘长卿)

吹箫江上晚,惆怅别茅君。
踏火能飞雪,登刀入白云。
晨香长日在,夜磬满山闻。
挥手桐溪路,无情水亦分。

白话文翻译

在江边的傍晚,吹奏着箫声,心中充满对茅君的惆怅与不舍。踏着火焰能飞翔在白雪上,攀登刀锋能进入白云之中。清晨的香气伴随着日光,夜晚的磬声在山中回响。挥手告别桐溪的道路,纵然水流无情,也将我们分开。

注释

  • 惆怅:忧伤、失落的心情。
  • 茅君:指的是一位尊贵的道士或友人,"茅"可能指道教的茅山,"君"是对人的尊称。
  • 踏火能飞雪:形容技艺高超,能够在极端的环境中如飞雪般灵动。
  • 夜磬:夜晚的磬声,指寺院中的磬声,常用来传达宁静的意境。

典故解析

“踏火能飞雪”可联想到道教文化中的超凡脱俗,表达了对道士高超技艺的崇敬。“晨香长日在”与“夜磬满山闻”则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传达了对自然与人和谐共生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长卿,唐代诗人,世称“刘青莲”,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和人生感悟。他的诗歌常体现出道教的哲理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道教醮礼结束后,诗人送别道士回越的场景。诗中流露出诗人对道教文化的理解与尊重,以及对友人的不舍之情,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道教的信仰和重视。

诗歌鉴赏

《送宣尊师醮毕归越》是一首充满惆怅与哲理的诗。诗的开头,诗人通过“吹箫江上晚”的景象,引领读者进入一个宁静的黄昏时刻,箫声悠扬,似乎在诉说着离别的伤感与孤独。接着,诗人使用“踏火能飞雪,登刀入白云”这一极具视觉冲击力的意象,展现了道教文化中追求超凡脱俗的理想。这种对比不仅表现了道士的非凡技艺,也暗示了诗人对人世间纷扰的逃避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在“晨香长日在,夜磬满山闻”中,诗人通过晨香和夜磬的意象,营造出一种自然与人和谐共处的美好图景。这里的晨香象征着清新与希望,而夜磬则体现出宁静与沉思。最后一句“挥手桐溪路,无情水亦分”则是全诗的高潮,表达了离别的无奈与对友人的深切怀念,水流的无情更增添了离别的凄凉感。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道教文化的崇敬,也有对友人的不舍,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吹箫江上晚:描绘黄昏时分,江边的箫声悠扬,渗透着离愁别绪。
  2. 惆怅别茅君:表达了对茅君的惆怅和不舍之情。
  3. 踏火能飞雪:形容道士技艺高超,能在火焰和雪中自由自如,暗含对其超凡脱俗的赞美。
  4. 登刀入白云:更进一步强调道士的非凡气质,仿佛可以在刀尖上行走,轻松入云。
  5. 晨香长日在:清晨的香气弥漫,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6. 夜磬满山闻:夜晚的磬声悠扬,传递出一种宁静和沉思。
  7. 挥手桐溪路:告别的姿态,暗示着离别的情感。
  8. 无情水亦分:水流无情,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离别。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中多处使用比喻,如“踏火能飞雪”,展现出道士的非凡技艺。
  • 对仗:诗句之间对仗工整,如“晨香长日在,夜磬满山闻”,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拟人:将水流拟人化,表现出离别的无奈。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离别和对道教文化的赞美展开,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怀念,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中蕴含着对自然、道教和友谊的深刻理解,表达了对超然境界的向往和对世俗离愁的感叹。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箫声:象征着离别的忧伤和对友人的深切思念。
  • :象征着激情和道教的超凡技艺。
  • :代表纯洁和自由,反映了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 晨香:象征着希望和新的开始。
  • 夜磬:代表宁静和沉思,传达出对内心平和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茅君”指的是: A. 一种植物
    B. 道士或尊贵的朋友
    C. 一位诗人

  2. 诗中“踏火能飞雪”这一句表现了什么含义? A. 描述自然现象
    B. 赞美道士的高超技艺
    C. 体现诗人的忧伤

  3. 诗的情感基调是: A. 喜悦
    B. 忧伤
    C. 愤怒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发白帝城》——李白
  • 《送友人》——李白

诗词对比

  • 《早发白帝城》:同样描写离别情感,但更多强调旅途的壮丽与希望。
  • 《送友人》:虽也是送别之作,但风格更为直接,情感更为激烈。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刘长卿的这首诗在离别中融入了更多的哲理和道教文化的内涵,使得整首诗更显深邃与宁静。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文学概论》

相关查询

次韵答俶玉 七十翁吟七言十绝 其四 戊戌新春同游蒋山即席赋 襄阳里人为庞焕语 观园中花木杂咏七首 其二 禽言·夜鹤 课仆诣田所偶用渊明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穫早稻韵 吊德吾庞氏 草虫杂图四十二首为伍佥宪题 其三十八 答陆机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胡作非为 杯酒戈矛 包含嘈的词语有哪些 杏脸桃腮 眩冒 反文旁的字 湮没无闻 目字旁的字 痴立 婿结尾的成语 同字框的字 囫囵半片 邕邕 人字头的字 戈字旁的字 舋鏬 将美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