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00:26: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00:26:16
送石深之归沃洲
谢耘 〔宋代〕
嬾踏红尘地,结庐岩壑间。
酒催清夜别,身伴白云还。
贺老湖边月,支公屋外山。
沃洲吟不尽,天与老翁闲。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石深的送别之情。诗人觉得在繁华的红尘中行走太过懒散,于是选择在山岩之间隐居。夜晚饮酒时,酒意促使朋友们告别,诗人则希望能与白云为伴回到山中。诗中提到贺老和支公,指的是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隐士形象,最后表达了对沃洲的眷恋与难以忘怀,愿老翁能够悠闲自在。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贺老与支公都是历史上著名的隐士,诗中提到他们是为了强调隐居生活的清雅与宁静。沃洲则是指一个理想的生活场所,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
谢耘,宋代诗人,以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常描绘隐逸与自然生活。他的作品多反映出对世俗的超脱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送别友人的场合创作的,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也是对人生选择的一种思考。
《送石深之归沃洲》是一首典型的抒情诗,诗人通过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描绘,传达了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开篇的“嬾踏红尘地”,便直接表明了诗人对尘世的懒惰与不屑。后面的“结庐岩壑间”则描绘了一个理想的隐居环境,展现出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望。
“酒催清夜别,身伴白云还”一句中,酒作为一种社交的媒介,既是送别的催化剂,也是诗人对友情的珍惜。夜晚的清静与白云的悠然相伴,暗示了诗人内心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后两句“贺老湖边月,支公屋外山”则通过引入历史典故,强调了隐士生活的高雅和恬淡,更为诗作增添了厚重的文化意味。最后一句“沃洲吟不尽,天与老翁闲”则将整首诗的情感升华,表达了对理想隐居生活的无限向往与赞美。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友情以及隐逸生活的深切思考,给人以强烈的共鸣与启迪。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隐逸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渴望归隐的情感与对友人的深情祝福。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嬾踏红尘地”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态度?
A. 渴望
B. 厌倦
C. 喜爱
“身伴白云还”中,白云象征了什么?
A. 孤独
B. 自由
C. 繁华
诗中提到的贺老和支公分别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贺知章与支道林
B. 王维与李白
C. 陶渊明与屈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