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3:56: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3:56:31
傍水寻幽径,青林画掩扉。
扬花入竹静,鸟影度塘稀。
石好频移坐,波清任濯衣。
沙鸥如有意,一一近人飞。
在水边寻幽静的小路,青翠的树林如画般掩映着门扉。
花瓣轻扬飘入竹林,鸟影稀疏地掠过湖塘。
在美丽的石头上常常坐下,清澈的波浪任凭衣衫浸湿。
沙鸥似乎有意,逐一向我飞来。
本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以及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表现,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细腻观察。
作者介绍:方惟深,字子恭,号梅溪,南宋诗人,擅长描写自然景物,作品常体现出淡雅的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当时社会动荡,文人们常常追寻隐逸生活,寄情于自然,以寻求内心的宁静与安适。
这首《过无为吴氏园池》通过细腻的描绘,将自然景色与诗人的情感紧密结合。诗人以“傍水寻幽径”开篇,便将读者引入一个宁静、隐秘的自然环境中。青林掩映的门扉,仿佛在暗示着诗人与外界的隔绝,体现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在“扬花入竹静,鸟影度塘稀”中,诗人用具体的画面展现了自然的静谧与和谐。花瓣飘落,鸟影稀疏,传达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情境。尤其是“波清任濯衣”,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在水边静坐,任凭清澈的水波轻轻拍打、浸湿衣衫的闲适状态,展现出一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恬淡生活。
最后一句“沙鸥如有意,一一近人飞”,则用沙鸥的飞来,暗示了自然的灵动与生机,给整首诗增添了一丝活泼的气息,使得宁静的画面中透出了一种生命的气息,表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
整首诗情景交融,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也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追求,体现了高洁的情操和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借助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体现了高洁超然的生活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傍水寻幽径”中的“幽径”指的是什么?
A. 繁华的街道
B. 幽静的小路
C. 热闹的市场
D. 荒凉的沙漠
诗人在清澈的水波中做什么?
A. 洗衣服
B. 游泳
C. 任凭衣服浸湿
D. 钓鱼
“沙鸥如有意”说明了什么?
A. 沙鸥在飞行
B. 沙鸥似乎有意接近诗人
C. 沙鸥在觅食
D. 沙鸥在休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