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答公权晚春

《答公权晚春》

时间: 2025-05-02 10:53:37

诗句

林圃芳菲尽,空阴绕院青。

风条初脱絮,露沼欲生萍。

地僻春犹冷,门闲书亦扃。

临杯学强醉,怀抱只常醒。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53:37

原文展示:

林圃芳菲尽,空阴绕院青。
风条初脱絮,露沼欲生萍。
地僻春犹冷,门闲书亦扃。
临杯学强醉,怀抱只常醒。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芳香已经消逝,院子里只剩下空荡荡的阴影。
微风中柳条刚刚脱落了细絮,露水的池塘上似乎要长出浮萍。
这个偏僻的地方春天仍然寒冷,门口闲散的书信也被锁上。
我试图在酒杯前强作醉态,心中却常常保持清醒。

注释:

  • 芳菲:指花草的芳香和繁盛。
  • 空阴:形容院子里阴影的空旷。
  • 风条:指柳条在风中摇曳。
  • 脱絮:指柳絮飘落的状态。
  • 露沼:露水覆盖的池沼。
  • 生萍:浮萍生长的状态。
  • 地僻:偏僻的地方。
  • 书亦扃:书信也被锁上,表示无奈和孤独。
  • 临杯:面对酒杯。
  • 强醉:强迫自己醉酒。
  • 怀抱:内心的感受。

典故解析:

本诗的意象与春天、孤独、和自我反思相关,体现了作者在春季末尾对生命和时光的感慨。没有直接的历史典故,但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以及对生活处境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方惟深,宋代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他的诗风多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诗作写于春末,春天的离去使诗人感到不安与孤寂,面对自然的变迁,诗人寄托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答公权晚春》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反映了人的内心情感。诗开篇描绘了春天的消逝,营造出一种寂静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林圃芳菲尽,空阴绕院青”,此句传达出春光已逝,院子里只剩阴影的凄凉,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接着,诗人以“风条初脱絮,露沼欲生萍”描绘了初夏的景象,柳条轻盈的飘落与露水下的浮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显示出自然的生生不息与生命的脆弱。

在表达个人情感的同时,诗人也反映出对现实的无奈与孤独。“地僻春犹冷,门闲书亦扃”,这句表达了偏远地区春天的寒冷与孤独的心境,同时暗示了人际关系的疏离。最后,诗人试图通过酒来逃避现实,却又无法真正醉倒,只能保持清醒,表现出对生活的无奈和思考。

整首诗语言凝练,情感真挚,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反思,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离去与生命的沉重。诗人以自然为背景,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紧密结合,构筑出一幅生动的春末图景,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林圃芳菲尽”:春天的花草已经凋零,芳香消散。
  2. “空阴绕院青”:院子里只剩下空荡的阴影,显得冷清。
  3. “风条初脱絮”:微风中,柳条刚刚脱落的絮状物飘落。
  4. “露沼欲生萍”:露水的池塘似乎要长出浮萍,象征着生命的复苏。
  5. “地僻春犹冷”:在偏僻的地方,春天依然寒冷,感受到孤独。
  6. “门闲书亦扃”:门口的书信也被锁上,隐喻与外界的隔绝。
  7. “临杯学强醉”:面对酒杯,试图通过酒来麻痹自己。
  8. “怀抱只常醒”:内心却始终保持清醒,无法沉醉。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相结合,通过春天的消逝来表现内心的孤独。
  • 拟人:柳条的轻柔动感,赋予自然以生命力。
  • 对仗:整首诗运用对仗的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逝去的惋惜以及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悟,情感基调为淡淡的忧伤与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芳菲:象征美好与生机,代表春天的活力。
  2. 阴影:隐喻孤独与冷清,反映内心的寂寞。
  3. 柳条:象征柔弱与变化,表现生命的脆弱。
  4. 露水:象征清新与希望,暗示新的生命。
  5. 酒杯:代表逃避与麻醉,反映对现实的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芳菲”指的是什么?

    • A. 花草的芳香
    • B. 春天的温暖
    • C. 夏天的阳光
    • D. 秋天的果实
  2. 诗人试图通过什么来逃避现实?

    • A. 旅行
    • B. 饮酒
    • C. 看书
    • D. 写诗
  3. 诗中“地僻春犹冷”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温暖
    • B. 孤独
    • C. 快乐
    • D. 厌倦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比较,方惟深的诗更侧重于个人内心的感受,而杜甫则更多描绘国家的兴衰与战争带来的悲伤。两者在风格上有所不同,但都表现出对春天的感慨。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诗词曲鉴赏指南》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谢安国归清江 用元韵答子大 用元韵答麟老 将使送玉堂春花江南竹笋次韵二绝 酬俞子清侍郎惠画韵 喜晴 和何元清韵九绝 炎十世先陇在婺源不归拜扫者九年清明有感遂 题陈巽叔适轩 用前韵答弥明圣言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血肉相联 岁结尾的成语 页字旁的字 竹字头的字 靑字旁的字 宅心 未窥全豹 包含悲的词语有哪些 燃萁之敏 兰情蕙性 厘妇 三结尾的成语 饿饭 神眉鬼眼 将信将疑 卜字旁的字 酉字旁的字 吟花咏柳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