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47: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47:20
袁曹相与隔王路,
四世三公恩海深。
当时惟有管宁是,
谩对黄河叹此心。
袁绍和曹操在王路上隔着,
四代三公的恩情如海深。
当时只有管宁一个人,
无奈对着黄河感叹我的心。
陈普,字士俭,号月溪,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时期,时值社会动荡,他的诗作多反映了对历史的思考和个人的情怀。
此诗创作于历史变迁之际,诗人对当时政治局势的反思,尤其是袁曹之间的权力斗争,以及对忠良之士管宁的敬仰和无奈的感慨。
这首诗通过对袁绍和曹操的描写,揭示了政治权力与人际关系的复杂性。诗人感到在历史的洪流中,个人的忠诚和正直似乎显得微不足道,唯有管宁的品德在此时显得尤为突出。诗中“谩对黄河叹此心”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当时政治现状的无奈和对理想的渴望,黄河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承载着诗人的情感。
诗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袁绍与曹操的权力争斗与管宁的清白形成鲜明对照,增强了诗的深度和思考的深度。同时,诗句简单明了,却又意味深长,给人以深刻的启示。整体上看,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也反映了诗人对忠诚和理想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绘,传达了在权力与忠诚之间的无奈与思考,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反思。
袁曹指的是哪两位历史人物?
诗中提到的“管宁”象征着什么?
"黄河"在诗中象征什么?
比较杜甫的《春望》,两者都通过历史和社会背景反映个人的情感,但杜甫的诗更加强调对国家与人民的关怀,而陈普的诗则更聚焦于个体的忠诚与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