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咏史上·蒙恬

《咏史上·蒙恬》

时间: 2025-05-03 21:10:56

诗句

劈碎崤潼坼太行,才通腥鲍到咸阳。

地后山灵思报德,故教蒙毅去輼輬。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1:10:56

原文展示:

劈碎崤潼坼太行,
才通腥鲍到咸阳。
地后山灵思报德,
故教蒙毅去輼輬。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蒙恬的壮丽业绩。他劈开了崤山和潼关,使太行山的阻碍消失,才使得腥鲍的美味能顺利到达咸阳。地灵山神感念他的德行,因此教导蒙毅去完成这一伟大的事业。

注释:

  1. 劈碎:指开辟、破除,形容力量之大。
  2. 崤潼:崤山和潼关,都是著名的山峰和关隘,象征着险阻。
  3. :分开、破裂。
  4. 太行:太行山,位于华北地区,地势险峻。
  5. 腥鲍:指海鲜中的鲍鱼,象征美味。
  6. 咸阳:古代秦国的都城,象征权力和繁华。
  7. 地后山灵:指山神、地神。
  8. 思报德:心中想着报答恩德。
  9. 蒙毅:即蒙恬的名字,表示其伟大的功绩。
  10. 輼輬:古代车马的装置,象征远行。

典故解析:

这首诗提到的蒙恬是秦朝著名的将领,他因勇猛和智谋被后世称颂。诗中提到的“劈碎崤潼”指的是他在征讨匈奴的过程中,开辟道路、打通交通,使得物资能够顺利运送到咸阳,显示了他的军事才能和对国家的贡献。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普,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时期。他的诗风以豪放与清新著称,擅长写景抒情,常以历史人物为题材,表现其英勇和智慧。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国家向外扩张与文化复兴的时期。陈普通过咏史的方式,借古讽今,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敬仰和对国家未来的期许。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语言,展现了历史人物蒙恬的宏伟业绩。诗的开头“劈碎崤潼坼太行”使用了夸张的手法,形象地描述了蒙恬平定敌人的壮丽场景,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接着提到“才通腥鲍到咸阳”,不仅表现出他的军事才能,同时也反映出他对国家物资供应的重要性。他的行动不仅是为了打仗,更是为了保证人民的生活。

诗的最后两句“地后山灵思报德,故教蒙毅去輼輬”,则提升了整首诗的精神高度,表现出大自然对于英雄的赞美与祝福。山灵的“报德”表达了对蒙恬功绩的认可,彰显了人与自然、人与历史之间的和谐关系。

整首诗在情感上充满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对国家的深情厚谊,体现了作者对美好理想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劈碎崤潼坼太行:描绘了蒙恬开辟险阻,展示了其勇猛的形象。
  2. 才通腥鲍到咸阳:表达了他为国家做出的贡献,强调了物资的重要性。
  3. 地后山灵思报德:表现了自然对英雄的认可与感激。
  4. 故教蒙毅去輼輬:号召蒙恬继续发扬光大,完成更伟大的事业。

修辞手法

  • 夸张:如“劈碎”形容力量之大。
  • 对仗:上下句结构相似,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腥鲍象征人民生活的富足。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赞美历史英雄蒙恬,表达了对国家的热爱与对历史的敬仰,体现了英雄主义精神。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崤潼:象征险阻。
  2. 太行:象征自然的伟力。
  3. 腥鲍:象征繁荣的生活。
  4. 山灵:象征自然的力量与精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咏史上·蒙恬》中的“腥鲍”指的是什么? A. 一种兽类
    B. 一种植物
    C. 一种海鲜
    D. 一种武器

  2. 蒙恬在诗中被称赞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 政治才能
    B. 军事才能
    C. 文学才华
    D. 商业头脑

答案

  1. C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出塞》王之涣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同样表现出壮丽的自然风光与英雄志向,虽然主题不同,但都表现了对历史与自然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精华》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鹧鸪天(九日南楼和范总干韵) 鹧鸪天 其一 酒边韵 鹧鸪天 暮春日即事 鹧鸪天 鹧鸪天 鹧鸪天·遇酒当歌酒满斟 鹧鸪天·浮图关作 鹧鸪天 鹧鸪天 春感 鹧鸪天 乙未春分后一日小石源诗会偕诸子登武功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宦海浮沉 拈花摘叶 擢发抽肠 牛字旁的字 五秀 镸字旁的字 盲风暴雨 缶字旁的字 美语甜言 囷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巳字旁的字 行字旁的字 螽结 飘籓坠溷 赞叹 养力蓄锐 帻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