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4-16 09:40:26
原文展示:
闻笛
袁凯 〔明代〕
花发吴淞江上村,隔花吹笛正黄昏。
风尘远道归何日,灯火高楼合断魂。
夜静几家无别泪,雨声终日过闲门。
天边杨柳今无数,短叶长条非故园。
白话文翻译:
在吴淞江上的村庄里,花儿盛开,黄昏时分,隔着花丛传来吹笛声。
在风尘仆仆的远行之后,何时才能归来?高楼上的灯火让人感到断肠。
夜深人静时,有多少家庭没有离别的泪水?雨声整日敲打着闲散的门扉。
天边的杨柳如今无数,但那些短叶长条已不再是故乡的模样。
注释:
字词注释:
- 吴淞江:位于今上海市的一条江河。
- 隔花吹笛:形容笛声从花丛中传来,增添了一种朦胧的美感。
- 风尘远道:指长途旅行,经历风尘。
- 合断魂:形容极度悲伤,心神俱碎。
- 闲门:指无人问津的门,比喻冷清的地方。
典故解析:
- 无特定典故,但诗中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旅途的疲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袁凯,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以抒情为主,善于通过细腻的描绘表达内心的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诗人远行归来,思念故乡时所作,通过黄昏、笛声、灯火等意象,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旅途的疲惫。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黄昏时分的笛声为引子,勾起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诗中“风尘远道归何日”一句,直接表达了旅途的艰辛和对归家的渴望。而“灯火高楼合断魂”则通过高楼上的灯火,象征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悲伤。后两句通过对夜晚和雨声的描绘,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孤寂感。最后,诗人通过对杨柳的描写,暗示了故乡的变化,增添了一丝无奈和哀愁。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成功传达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花发吴淞江上村”:描绘了吴淞江上村庄花开的景象,为全诗营造了一个美丽的背景。
- “隔花吹笛正黄昏”:黄昏时分的笛声,增添了一种朦胧的美感,也暗示了诗人的孤独。
- “风尘远道归何日”:直接表达了旅途的艰辛和对归家的渴望。
- “灯火高楼合断魂”:通过高楼上的灯火,象征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悲伤。
- “夜静几家无别泪”:夜晚的静谧中,有多少家庭没有离别的泪水,暗示了普遍的离愁。
- “雨声终日过闲门”:雨声整日敲打着闲散的门扉,强化了诗人的孤寂感。
- “天边杨柳今无数”:天边的杨柳无数,暗示了故乡的变化。
- “短叶长条非故园”:杨柳的短叶长条已不再是故乡的模样,增添了一丝无奈和哀愁。
修辞手法:
- 拟人:如“灯火高楼合断魂”,将灯火拟人化,表达了诗人的悲伤。
- 对仗:如“风尘远道归何日,灯火高楼合断魂”,形成了工整的对仗。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黄昏、笛声、灯火等意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旅途的疲惫,以及对故乡变化的无奈和哀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昏:象征着结束和思念。
- 笛声:增添了诗的情感色彩,象征着孤独和思念。
- 灯火:象征着孤独和悲伤。
- 雨声:强化了诗人的孤寂感。
- 杨柳:象征着故乡和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灯火高楼合断魂”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悲伤 C. 平静 D. 愤怒
- “风尘远道归何日”一句,反映了诗人的什么状态?
A. 归家 B. 旅行 C. 思念 D. 疲惫
- 诗中“天边杨柳今无数”一句,暗示了什么?
A. 故乡的变化 B. 杨柳的美丽 C. 旅行的艰辛 D. 黄昏的宁静
答案:1. B 2. D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 王维的《送别》: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离别的感慨。
诗词对比:
- 袁凯的《闻笛》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袁凯的诗更加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而杜甫的诗则更多地反映了时代的动荡。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诗选》:收录了袁凯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提供了对古典诗歌的深入分析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