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戏简狄周臣

《戏简狄周臣》

时间: 2025-07-28 17:22:54

诗句

帘卷秋风烛影红,少年公子倒金钟。

艳歌声入流云去,肯问西邻有病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17:22:54

原文展示:

帘卷秋风烛影红,少年公子倒金钟。 艳歌声入流云去,肯问西邻有病翁。

白话文翻译:

秋风卷起帘幕,烛光映出红影,年轻的公子倒酒如金钟倾泻。 美妙的歌声直入云霄,他是否愿意关心西邻那位病弱的老人呢?

注释:

  • 帘卷秋风:形容秋风轻轻吹动帘幕。
  • 烛影红:烛光映照下的红色影子。
  • 倒金钟:形容倒酒的动作,金钟比喻酒壶。
  • 艳歌:美妙的歌声。
  • 流云:比喻歌声高亢,直入云霄。
  • 肯问:是否愿意关心。
  • 西邻有病翁:西边邻居家有位生病的老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则礼,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感受到其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悟。此诗通过描绘少年公子的生活场景,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个人享乐与社会责任的态度。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一个秋日的夜晚,作者观察到一位少年公子在享受音乐与美酒的同时,思考其是否关心周围人的生活状况,从而引发了对社会责任与个人享乐之间关系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一个秋夜的场景。首句“帘卷秋风烛影红”以秋风和烛影为背景,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又略带忧郁的氛围。第二句“少年公子倒金钟”则通过动作描写,展现了少年公子的豪放与不羁。后两句“艳歌声入流云去,肯问西邻有病翁”则通过对比,提出了一个深刻的社会问题:在享受个人生活的同时,是否应该关心周围人的困境。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引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通过“帘卷秋风”和“烛影红”描绘了一个秋夜的静谧与温馨,为后文的场景铺垫了背景。
  • 第二句“少年公子倒金钟”生动地描绘了少年公子的形象,展现了其豪放不羁的性格。
  • 第三句“艳歌声入流云去”通过夸张的手法,形容歌声的美妙与高亢。
  • 第四句“肯问西邻有病翁”则通过反问,引发读者对社会责任与个人享乐之间关系的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倒金钟”比喻倒酒的动作,形象生动。
  • 夸张:“艳歌声入流云去”夸张地形容歌声的高亢。
  • 反问:“肯问西邻有病翁”通过反问,增强了表达效果。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秋夜的场景,展现了少年公子的生活状态,并通过对比和反问,引发了对社会责任与个人享乐之间关系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这一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意象分析:

  • 帘卷秋风:营造秋夜的静谧与温馨。
  • 烛影红:增添了诗意的色彩,象征温暖与光明。
  • 倒金钟:形象地描绘了少年公子的豪放不羁。
  • 艳歌声入流云去:夸张地形容歌声的美妙与高亢。
  • 西邻有病翁:象征社会中需要关注和帮助的弱势群体。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倒金钟”比喻的是什么? A. 倒酒的动作 B. 倒水的动作 C. 倒茶的动作 D. 倒药的动作

  2. 诗中“艳歌声入流云去”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夸张 C. 拟人 D. 对仗

  3. 诗中“肯问西邻有病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个人享乐 B. 社会责任 C. 秋夜美景 D. 音乐之美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通过描绘月夜,引发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
  • 杜甫《月夜忆舍弟》:通过月夜的描写,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和对社会动荡的忧虑。

诗词对比:

  • 吴则礼《戏简狄周臣》与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两者都通过月夜的描写,引发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但吴诗更侧重于社会责任与个人享乐的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注》:收录了吴则礼的诗作,提供了对其诗歌风格和主题的深入分析。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古代诗歌的详细解读和鉴赏,有助于深入理解吴则礼的这首诗。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寄酂里 寄题友人小轩 寄题清孝庵 寄汉上禅者 继韵书胡氏孝思亭 即事 怀伊亭 怀新亭四首 怀新亭四首 怀新亭四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打着灯笼没处找 鼓角 玉字旁的字 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 怡神养性 偏恩 排兵布阵 工字旁的字 卝字旁的字 涚酌 包含籴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股的成语 以备万一 打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粗俗 黽字旁的字 大字旁的字 帝女桑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