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39: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39:39
瑞鹤仙(张四益生日)
作者: 王千秋 〔宋代〕
夷吾在江左。
罄毡裘俱,笑清边琐。
遗民冀巾裹。
个规模欲继,外人谁可。
一花两果。
晚占熊材能更夥。
试颁春便有欢谣,
声接月鞍烟。
馺娑。
已传丹诏,催上文石,
论炙輠。
弓。
九域,措安妥。
待缁衣重咏,
履封光继,
绿野从教昼锁。
问黑头当日三公,
可能似我。
这首词的开头提到夷吾(即夷齐,古代的贤人)在江左(今江苏一带)。他放下了毡裘,笑看那清边的小事。遗民们期望能得到头巾的覆盖,计划的规模想要继续,但外人又能作何帮助呢?一花两果,春天的到来能带来欢快的歌声,声响如同月光照耀下的马鞍间的烟雾。歌声悠扬,已传达了皇帝的旨意,催促着文石(即文书)上交,讨论着美味的炙烤。九域(即九州)都已安排妥当。等待那些身穿黑衣的人重唱,履带上封印的光辉,又在绿野中让白昼沉锁。问那黑发的三公(即三位公爵),是否能像我一样。
作者介绍:王千秋,宋代词人,以其清新婉约的词风闻名。他的作品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具有浓厚的江南风情。
创作背景:本词创作于张四益的生日,诗中反映了对朋友的美好祝愿,以及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切。通过对春天的歌颂,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期盼。
《瑞鹤仙》是王千秋以张四益的生日为主题创作的一首词,整体风格清新而饱含情感。词中通过夷吾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开篇提到“罄毡裘”,寓意放下束缚,追求内心的宁静;接着对遗民的描写则流露出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同情,表现出诗人对国家与人民命运的关注。词中“一花两果”的意象,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生机,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期盼。
整首词语言清丽,意境悠远,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描写春天的欢快与人间的温暖,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友人的美好祝愿。最后一句“问黑头当日三公,可能似我”,表达了对当权者的质疑与对自身命运的思考,增添了作品的深度与厚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体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民生的关怀,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诗词测试:
夷吾在江左是指哪个历史人物?
“一花两果”象征什么?
此诗表现了对哪类人群的关切?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王千秋的《瑞鹤仙》更多展现了对隐逸生活的追求与对人民命运的关注,而李清照则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