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00: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00:28
相期赋九日,倚堞兴何饶。
天若来风雨,人应感寂寥。
长河明远色,寒柳净疏条。
更爱东林胜,谈禅坐此宵。
这首诗的意思是:我们约定在重阳节这天相聚,站在城墙上感慨万千。如果天空中突然下起风雨,人们自然会感到孤寂。长河的景色清晰而遥远,寒冷的柳树显得格外清瘦。更让我钟情的是东林寺,在这里谈禅坐禄,真是个美好的夜晚。
作者介绍:谢榛,明代诗人,字子华,号蕉隐,出生于浙江,擅长诗词,尤其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表达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及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重阳节,正值九月九日,传统上是中国的重阳节,象征着长寿与团聚。诗人通过描绘景色与情感,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人生的感慨。
这首诗通过对重阳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及对友人相聚的期待。开头两句“相期赋九日,倚堞兴何饶”,生动地展现了诗人站在城墙上,期待与友人相聚的愉悦和感慨。通过“天若来风雨,人应感寂寥”,将自然与人心的感受结合,暗示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以及情感的脆弱。
接下来的“长河明远色,寒柳净疏条”描绘了秋天的景色,长河的明亮与寒柳的清瘦相映成趣,形成了一幅静谧而美丽的画面。这种画面感令人沉醉,仿佛让人置身于自然的怀抱中,感受到生命的宁静与深远。
最后一句“更爱东林胜,谈禅坐此宵”则将主题升华到精神层面,表达了对东林寺的钟情。在这里,诗人不仅享受自然的美,更寻求心灵的宁静与智慧。全诗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深思,既有对友谊的珍惜,也有对人生和自然的领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
诗词测试
诗人约定在什么节日赋诗?
A. 春节
B. 重阳节
C. 端午节
“长河明远色”中的“明远”指的是什么?
A. 明亮而遥远
B. 明亮而近
C. 昏暗而遥远
诗中提到的东林寺主要象征什么?
A. 友谊
B. 生命
C. 心灵的宁静
答案:1.B 2.A 3.C
相关作品推荐:可以阅读王维的《鹿柴》,同样描绘自然景色与禅意。
诗词对比:谢榛的这首诗与李白的《庐山谣》可以进行比较,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但谢榛更注重内心的感受与哲理,李白则更显豪放与洒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