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吾家

《吾家》

时间: 2025-05-07 22:13:19

诗句

吾家何处住,一嶂独成围。

莫遣通樵斧,应嫌减翠微。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13:19

吾家

作者: 姜特立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吾家何处住,一嶂独成围。
莫遣通樵斧,应嫌减翠微。

白话文翻译:

我家住在哪里呢?只有一座山独自围成。
不要让砍柴的人进来,恐怕会减少这里的青翠。

注释:

  • 吾家: 我家。
  • 何处: 哪里。
  • : 山峰,这里指山。
  • 独成围: 独自形成一个围绕的环境。
  • 莫遣: 不要让。
  • 通樵斧: 砍柴的人和斧头,这里指砍柴。
  • 应嫌: 大概会嫌弃。
  • 减翠微: 减少青翠的景色。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直接涉及具体的典故,但表达了对自然环境的珍惜与保护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姜特立(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诗作常以清新、自然的风格为特点,表达了对故乡和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那时人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愈加明显。诗人在这首诗中通过对家乡山水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环境的珍视与保护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家园,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类活动干扰的忧虑。诗中“吾家何处住,一嶂独成围”一句,既描绘了一个孤立的山峰,又隐喻了作者对家园的深切思念。山的孤独与宁静映衬出乡村生活的恬淡,而“莫遣通樵斧,应嫌减翠微”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表现出诗人对砍伐行为的反对,体现出一种生态意识。整首诗言辞简洁却情感丰沛,展现了诗人对家园的深情与对自然的保护之心。诗作不仅传达了对自然的向往,更是对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的深思,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吾家何处住,一嶂独成围”:诗人自问家在哪里,似乎是在感慨山围成的独特环境,暗示着对故乡的思念。
    • “莫遣通樵斧,应嫌减翠微”:劝告不要让砍柴的人进入,说明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 修辞手法:

    • 比喻: “一嶂独成围”中的“嶂”比喻了作者的家园,象征着孤独而美丽的生活环境。
    • 对仗: 整首诗的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与对自然环境的敬畏,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

意象分析:

  • : 象征着宁静、孤独与坚韧,代表了诗人心中理想的栖息地。
  • 斧头: 代表了人类活动与自然的冲突,警示人们对自然的破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嶂”指的是什么?
    A. 河流
    B. 山峰
    C. 树木

  2. 诗意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A. 忧伤
    B. 喜悦
    C. 对自然的珍惜

  3. “莫遣通樵斧”中的“通樵斧”是指什么?
    A. 渔夫
    B. 砍柴的人
    C. 画家

答案: 1-B, 2-C,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题西林壁》:同样表达对自然景色的欣赏与思考。
  • 王维的《鹿柴》:展现山水田园的和谐美。

诗词对比:

  • 姜特立的《吾家》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但姜特立更多地强调了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而王维则注重描绘自然景色的变化。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指南》
  • 《山水田园诗研究》

相关查询

八六子 八六子 沅江舟闷 八六子 丁亥冬,湖帆寄示送遐庵南归词,兼及遐庵和作,动余悽感,爰亦继声 八六子 和樊川 七娘子 寄讯 七娘子 其二 七夕 七娘子 其一 有忆 七娘子 高坡晓望 七娘子 过露箸祠 七娘子 晓汲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言行信果 积德累仁 连里竟街 反经行权 口字旁的字 压灾 雍睦 走之旁的字 人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契结尾的成语 水字旁的字 业字旁的字 韋字旁的字 礼贤下士 幽放 名师出高徒 贞贞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