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01:27: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1:27:45
立部伎,鼓笛喧。
舞双剑,跳七丸。
袅巨索,掉长竿。
太常部伎有等级,
堂上者坐堂下立。
堂上坐部笙歌清,
堂下立部鼓笛鸣。
笙歌一声众侧耳,
鼓笛万曲无人听。
立部贱,坐部贵,
坐部退为立部伎,
击鼓吹笙和杂戏。
立部又退何所任,
始就乐悬操雅音。
雅音替坏一至此,
长令尔辈调宫徵。
圆丘后土郊祀时,
言将此乐感神祇欲望,
凤来百兽舞,
何异北辕将适楚。
工师愚贱安足云,
太常三卿尔何人。
立部的乐师,鼓声和笛声喧闹。
舞者挥舞双剑,跳起七个旋转。
悠扬的巨索,甩动着长竿。
太常的乐师分有等级,
堂上的人坐着,堂下的立着。
堂上坐着的笙歌清脆,
堂下立着的鼓笛嘹亮。
笙歌一声众人侧耳倾听,
而鼓笛的万曲却无人理会。
立部的地位卑贱,坐部的地位尊贵,
坐部退为立部乐师,
击鼓吹笙混杂着戏曲。
立部再退又何所任,
开始就只能悬挂操控雅音。
雅音被替坏,一直到这一步,
长让你们调和宫音和徵音。
在圆丘后土的祭祀时,
说要用此乐来感动神灵的愿望,
希望凤凰来舞百兽,
这与北辕要去楚国有何不同?
工匠师傅愚昧卑贱怎么敢这样说,
太常的三卿你们又算什么人?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因其作品通俗易懂而广受欢迎。他的诗歌关注社会问题,尤其是民生疾苦,具有较强的人道主义精神。
《立部伎》写于白居易对当时乐师地位和音乐艺术地位的反思,反映了他对音乐艺术的深刻理解和对社会等级制度的批判。
《立部伎》不仅是一首描绘古代乐师生活的诗,更是对社会等级和音乐艺术本质的深刻探讨。诗中首先描绘了立部乐师的生活场景,鼓笛声喧闹,舞者轻盈,生动地展现了音乐的魅力。然而,随着诗句的推进,作者逐渐揭示了立部与坐部的地位差异,表达了对乐师地位贬低的不满。诗中“立部贱,坐部贵”,一语道出了乐师在社会中的卑微地位,与高雅的音乐形成鲜明对比。诗人在强调音乐艺术的重要性时,批判了不公的社会结构,表现了对雅音被替坏的惋惜。
整首诗以其简洁明了的语言、鲜明的意象和深刻的社会批判吸引了读者。诗歌的情感基调从热闹的音乐场景逐渐转向对立部乐师命运的同情,最终引发对整个社会音乐艺术生态的反思。这种从个体到整体的转变,使得诗歌具有更深层次的社会意义。
整首诗通过描绘乐师的生活与社会地位的对比,表达了对音乐艺术的热爱与对社会不公的深刻反思,突显了音乐在当时社会中的复杂地位。
立部与坐部的地位差异体现在哪些方面?
诗中提到的“雅音”指的是什么?
“北辕将适楚”中的“北辕”意指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