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步虚词二十三章 其十九

《步虚词二十三章 其十九》

时间: 2025-04-30 05:32:24

诗句

神藻生常识,玄机即迩言。

听聪通四耳,悬解彻三门。

画璧图仙史,彤箫折道论。

真风平地起,妙理匹夫存。

野鸽犹传法,游鱼亦讯諠。

音从万象起,观世得心源。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5:32:24

原文展示:

神藻生常识,玄机即迩言。
听聪通四耳,悬解彻三门。
画璧图仙史,彤箫折道论。
真风平地起,妙理匹夫存。
野鸽犹传法,游鱼亦讯諠。
音从万象起,观世得心源。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智慧与真理的追求。神秘的智慧来源于常识,而深奥的道理往往就在身边。聪明的人能够听到四面八方的声音,解开各种复杂的事情。古代的画作和仙人的历史,都在论述着深刻的道理。真正的道理如同风一样从大地升起,微妙的法则在每一个人心中都能找到。连野鸽都能传授法理,游鱼也能传递声音。万象之中都蕴含着真理,观察世界便能获得内心的源泉。

注释:

  • 神藻:指智慧的根源。
  • 常识:普遍的知识。
  • 玄机:深奥的道理。
  • 聪通四耳:形容人的智慧和敏锐。
  • 悬解:解开复杂的难题。
  • 画璧:古代的画作。
  • 彤箫:红色的箫,象征音乐与道理的结合。
  • 真风:真理的力量。
  • 匹夫:普通人。
  • :仍然。
  • 讯諠:传递声音与信息。
  • 音从万象起:声音和真理源于万象之中。
  • 得心源:获得内心的真实体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炼(生卒年不详),明代诗人,精于诗文,擅长理学和哲学,致力于探讨人生哲理与宇宙真理。他的作品往往反映了对自然和生命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步虚词》系列是沈炼的重要诗作之一,反映了他对道家思想和宇宙万象的理解,体现出对智慧的追求和对人生真理的探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自然与人类智慧的密切联系。开头的“神藻生常识”强调了智慧的基础在于简单的常识,而“玄机即迩言”则提示我们,深奥的道理常常就在我们身边。接下来的“听聪通四耳”描绘了一个聪明的人的状态,强调了对周围世界的敏锐感知。诗中提到的“画璧图仙史”与“彤箫折道论”,不仅展示了古代艺术与道理的结合,更加深了诗中对智慧与美的追求。

诗的后半部分,尤其是“真风平地起,妙理匹夫存”,传达了真理和智慧并不只属于圣贤,平凡人同样能够理解和感悟。最后的“音从万象起,观世得心源”,则强调了通过观察自然与世界,人们能够获得内心的真谛与灵感。整首诗意境深远,体现了沈炼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宇宙的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神藻生常识:智慧的根基在于常识的积累。
  2. 玄机即迩言:深奥的道理常常是简单易懂的。
  3. 听聪通四耳:聪明的人能够听到多方面的信息。
  4. 悬解彻三门:解开复杂的道理,达到透彻的理解。
  5. 画璧图仙史:通过古画和仙人故事传达深刻的道理。
  6. 彤箫折道论:音乐和道理的讨论,结合了艺术与哲学。
  7. 真风平地起:真实的道理如同风从地面升起,触手可及。
  8. 妙理匹夫存:深刻的道理在每一个普通人心中都存在。
  9. 野鸽犹传法:连野鸽都可以传达智慧与法理。
  10. 游鱼亦讯諠:游鱼同样能传递声音与信息。
  11. 音从万象起:声音和智慧源自万物之中。
  12. 观世得心源:观察世界能够获得内心的真实体验。

修辞手法:

本诗运用了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以“神藻”和“常识”形成对比,强调智慧的来源;“画璧”和“彤箫”则通过意象的结合来传达更深的哲理,增强了诗的艺术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强调智慧与真理的普遍性,指出普通人同样能够理解和感悟深刻的道理,提倡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哲学。

意象分析:

  • 神藻:象征智慧的根源,强调了知识的重要性。
  • 画璧:古代艺术的象征,代表着人类文明与智慧的结晶。
  • 彤箫:象征音乐与道理之间的和谐。
  • 真风:象征真实的力量与智慧的觉醒。
  • 野鸽、游鱼:自然中的生命,象征智慧与传达的能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神藻生常识”中“神藻”指的是什么? A. 普通知识
    B. 智慧的根源
    C. 深奥的道理
    答案:B

  2. 诗中提到的“彤箫”象征什么? A. 道理
    B. 音乐与道理的结合
    C. 自然
    答案:B

  3. “真风平地起”中“真风”意指: A. 风的真实
    B. 真理的力量
    C. 自然现象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可以将沈炼的《步虚词》与李白的《将进酒》进行对比。两者都探讨了人生和智慧,但沈炼更注重内心的感悟与自然的结合,而李白则倾向于豪放与壮丽的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沈炼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古典哲学与诗词的结合》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虞美人·雨后同干誉才卿置酒来禽花下作 水调歌头·秋色渐将晚 题凤林桥 游善权 游张公洞 赠陈处士 小园梅未尽放叔用府教以诗索和勉胜韵以谢 眼儿媚二首 其一 促拍满路花 长亭怨慢五首 其四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奉为圭臬 洗脚上船 按部就班 不可企及 当机贵断 矛字旁的字 聿字旁的字 尽室以行 曾国藩 恃强争霸 高慢 鳥字旁的字 入字旁的字 鸱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工字旁的字 层出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