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8:55: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55:44
千载湖乡,天赐与孤山一曲。
忆当日梅花深处,先生华屋。
丹诏不来心似水,白云留住人如玉。
怅而今风雨墓门荒,春波绿。
拟傲骨,渊明菊。
标劲节,坡仙竹。
问古今同调,清流谁属。
枝上残香吹未尽,堤边疏影看难足。
且携将春酒酹诗魂,梨花熟。
在这片湖乡,千年流淌,天赐给孤山一曲动人的旋律。
回忆起当年梅花深处的时光,那时的先生住在华丽的屋子里。
丹诏(皇命)未至,心情如水般清澈;白云飘过,留下似玉般的人影。
如今风雨交加,墓门荒凉,春波荡漾,绿意盎然。
我想要傲视群雄,就像陶渊明的菊花;
标榜坚韧的节操,正如李白的竹子。
我想问古今诗人同样的调子,清流如今又归于谁?
那枝头的残香仍未吹散,堤边的疏影似乎难以尽兴。
不妨携一壶春酒,来祭奠我的诗魂,梨花正好成熟。
杨继端,清代诗人,生于湖乡,擅长诗词,作品多描写自然和抒发情感,风格清新。
此诗作于作者访问林和靖(林逋)墓时,通过对比古今,表达对理想与清高的追求,同时寄托对过往的怀念。
这首《满江红》充满了对历史的追忆与对理想的渴望。作者通过对湖乡与孤山的描绘,寄托了自己的情感,表现出对梅花、竹子、菊花等意象的崇敬,突显出一种孤高自守的志向。这种孤高不仅体现在诗人的理想追求上,更在于对当下的失落感和对昔日风采的怀念中。诗中“丹诏不来心似水,白云留住人如玉”一句,表达了对理想未能实现的惋惜,同时也显示出一种淡泊名利的态度。末尾以“且携将春酒酹诗魂,梨花熟”收尾,表现出一种释然与豁达,尽管生活中有许多遗憾,但仍可在自然中找到慰藉。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对理想与生活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古人的追忆,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失落,展示了清流之志与自然的和谐,反映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情感的升华。
这些意象在诗中不仅富有文化内涵,也象征着诗人的理想与追求。
诗中“丹诏不来心似水”中的“丹诏”指的是:
A. 皇帝的圣旨
B. 红色的诏书
C. 诗人的理想
D. 白云
诗中提到的“渊明”指的是哪位诗人?
A. 杜甫
B. 李白
C. 陶渊明
D. 白居易
下列哪个意象在诗中表现了诗人的坚韧品格?
A. 梅花
B. 梨花
C. 竹子
D. 菊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