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9:41: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9:41:36
满江红 拥
作者: 陈维崧 〔清代〕
炙尽乌金销不了,鬓丝微雪。
依稀听一城巷杵,半楼檐铁。
拨尽寒灰人语悄,跋完官烛鸡声咽。
笑西廊鹦鹉也愁寒,频频说。
小窗底,屏风折。
微酣处,炉薰爇。
但得人围绕,心情顿别。
记得常年喧笑语,笛床茶臼参差列。
只侯门兽炭枉堆盘,增寒冽。
全诗的意境在于描绘一种寒冷的夜晚,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出内心的孤独与对温暖的渴望。诗中的“炙尽乌金”意指纵然再珍贵的东西也无法抵挡岁月的流逝,鬓发渐白。城中夜景的描写和微寒的环境,交织出诗人对往昔欢乐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孤寂的感慨。诗中提到的鹦鹉、炉香、屏风等意象,生动展现了诗人生活中的一角,虽有温情,却也难掩内心的忧愁。
陈维崧(约1640-1711),字仲明,号逸舟,清代词人,善于写词,风格清新脱俗。他的作品常常融合个人感受与社会现实,具有浓厚的情感色彩。
《满江红 拥》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感慨。诗中流露出对孤独的反思,折射出清代文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满江红 拥》是一首情感丰富且意境深远的诗作,诗人通过对细节的生动描写,将内心的孤独和对温暖的渴望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中的“炙尽乌金”,不仅仅是对物质的感叹,更深层次地指向了岁月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诗中提到的“鹦鹉愁寒”,将诗人的孤独感具象化,令人感同身受。
此外,诗中对环境的刻画,如“半楼檐铁”、“拨尽寒灰”,不仅增强了寒冷的氛围,也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敏锐观察。诗的后半部分中提到的“炉薰爇”,在温暖和寒冷之间形成对比,进一步强调了内心情感的复杂性。
整首诗在意象上层层递进,情感上则是从孤独到希望的转变。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引导读者走进他内心的世界,让人深思。
炙尽乌金销不了,鬓丝微雪
依稀听一城巷杵,半楼檐铁
拨尽寒灰人语悄,跋完官烛鸡声咽
笑西廊鹦鹉也愁寒,频频说
小窗底,屏风折
微酣处,炉薰爇
但得人围绕,心情顿别
记得常年喧笑语,笛床茶臼参差列
只侯门兽炭枉堆盘,增寒冽
整首诗表现了对时间流逝、孤独与温暖之间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一个人在寒冷夜晚对温暖和陪伴的渴望。
诗中“炙尽乌金”意指什么?
A. 时间的流逝
B. 物质的珍贵
C. 人际关系的疏远
诗中提到的“鹦鹉”有什么象征意义?
A. 热情
B. 孤独
C. 喜悦
“炉薰爇”的意象主要表现了什么?
A. 寒冷
B. 温暖
C. 疲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