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47: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47:14
感兴七言三首
作者: 周文璞 〔宋代〕
在家莫羡出家僧,
扰扰营营竟未曾。
相国舟中龙夺剑,
山人琴畔鬼吹灯。
从来不肯寻真诀,
更自无心学大乘。
汉室诸公鸣玉佩,
也须还我一枝藤。
在家中不必羡慕出家当僧,
纷纷扰扰的生活竟未曾体验过。
相国的船上龙夺回了剑,
隐士的琴旁鬼在点燃灯火。
从来不肯寻找真正的诀窍,
自己也无心去学习大乘佛法。
汉朝的诸公佩戴着玉佩,
也还需归还我一根藤蔓。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周文璞,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著称。其作品常常表现对世俗生活的思考与对人生真谛的追求。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宋代社会动荡、士人内心矛盾重重的时期。诗人通过对出家僧和世俗生活的对比,表达了对内心安宁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对当时社会的批判。
这首诗采用七言律诗的形式,结构紧凑,内容丰富。通过对比“在家”和“出家”,诗人传达了对世俗纷扰和内心宁静的思考。在家的人虽然身处繁华,但却未必能体验到真正的平静;而出家僧人虽然放弃了世俗的纷扰,却也可能面临内心的迷茫。诗中“相国舟中龙夺剑”一语,暗示了权力斗争的残酷和无奈。而“山人琴畔鬼吹灯”则展现了隐士生活的神秘与孤独。整体来看,诗人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表达了对真理的寻求和对世俗的超然态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比世俗生活与出家修行,探讨了生活的意义和内心的追求,表达了对真理的渴望和对世俗的超然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不必羡慕的对象是哪个?**
“龙夺剑”中的“龙”象征什么?
诗人认为学习大乘佛法的态度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