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1:55: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1:55:42
慈恩寺石磬歌
作者: 卢纶 〔唐代〕
灵山石磬生海西,海涛平处与山齐。
长眉老僧同佛力,咒使鲛人往求得。
珠穴沈成绿浪痕,天衣拂尽苍苔色。
星汉徘徊山有风,禅翁静扣月明中。
群仙下云龙出水,鸾鹤交飞半空里。
山精木魅不可听,落叶秋砧一时起。
花宫杳杳响泠泠,无数沙门昏梦醒。
古廊灯下见行道,疏林池边闻诵经。
徒壮洪钟秘高阁,万金费尽工雕凿。
岂如全质挂青松,数叶残云一片峰。
吾师宝之寿中国,愿同劫石无终极。
灵山的石磬生长在海的西边,海涛平静时与山的高度相当。
长眉的老和尚拥有佛的力量,咒语使鲛人去寻求。
珠穴沉没,留下绿色的浪痕,天衣轻拂,苍苔的颜色被抹去。
星汉照耀,山间有风,禅翁静静地敲击着明月。
群仙从云中而下,龙从水中而出,鸾鹤在半空中交飞。
山中的精灵和树的魅影无法聆听,落叶在秋天的砧板上同时响起。
花宫幽幽响着清脆的声响,无数的沙门在梦中沉沉入睡。
古廊灯下见到修行的人,疏林池边听到诵经的声响。
空荡的高阁中传来洪钟的声音,耗费万金雕凿而成。
岂如那全质的石磬挂在青松上,几片残云如同一座峰。
愿我师长的寿命像中国的山石一样,不会有尽期。
作者介绍:
卢纶,字士衡,唐代诗人,生于公元737年,卒于公元789年,知名于其清新脱俗的诗风。他的诗常常融入自然景观,表达对佛教的理解与追求。
创作背景:
《慈恩寺石磬歌》创作于卢纶对佛教文化的深刻领悟中,尤其是对慈恩寺的崇敬。慈恩寺是唐代著名的佛教寺庙,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佛教的重视和信仰。
《慈恩寺石磬歌》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和对佛教意象的运用,表现出一种超然的境界。诗中提到的“石磬”和“海涛”,不仅仅是景物的描写,更是内心情感的寄托。诗人通过“长眉老僧”的形象,传达了对修行者的崇敬,体现了佛教文化的深邃与宁静。
诗中“群仙下云龙出水”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神秘的氛围,让人感受到超越尘世的美好。而“山精木魅不可听”,则提示人们要远离世俗的纷扰,专注于内心的修行。
诗的后半部分,提到的“徒壮洪钟秘高阁”,以及“数叶残云一片峰”,形成了对比,表现了物质的追求与精神的追求之间的矛盾。诗人最终表达了对师长长寿的祝愿,愿其如同千年古石,永不消逝,体现了诗人对永恒与不朽的追求。
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是对佛教文化的礼赞,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与对佛教的尊崇,展示了物质与精神之间的矛盾,同时传达出对师长的祝福与对永恒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慈恩寺石磬歌》的作者是谁?
A) 王之涣
B) 卢纶
C) 李白
D) 杜甫
诗中提到的“长眉老僧”象征什么?
A) 财富
B) 智慧与修行
C) 美丽
D) 自然
诗中“群仙下云龙出水”表现了什么?
A) 自然的美
B) 神秘与超凡
C) 人类的渺小
D) 物质的追求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