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6:12: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6:12:10
军中杂歌
作者: 陆游
三受降城无壅城,
贼来杀尽始还营。
漠南漠北静如扫,
清夜不闻胡马声。
在三受降城,城墙没有阻碍,
敌人来了,杀光了敌人后才返回营地。
南边和北边都静得像被扫过一样,
在这清静的夜晚,听不见胡人的马蹄声。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胡人”通常指的是北方少数民族,历史上与中原王朝有过多次的冲突与战争。诗中提到的情境反映了边疆防守的紧张状态。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作品以爱国情怀和对时局的思考著称,风格清新,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军中杂歌》写于南宋时期,正值外敌入侵,国家动荡不安。陆游身为士大夫,心系国家,常以诗歌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怀和对战斗的观察。
《军中杂歌》是一首反映边疆战事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战斗的真实观察和对国家安危的忧虑。全诗通过描绘三受降城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思考。在“贼来杀尽始还营”中,诗人描绘了战斗的残酷和士兵们的英勇,表现出一种虽有杀伐之气,但仍然在为国捍卫的决心。接下来的“漠南漠北静如扫”,则转向描绘战后的宁静,仿佛一切都已归于平静,然而这种宁静背后却隐藏着战争的阴影和对未来的忧虑。最后一句“清夜不闻胡马声”传达了一种对安宁的渴望,表明诗人希望能够远离战争,享受和平生活的心情。整首诗情感层次分明,既有对战斗的真实描绘,也有对和平的向往,展现了陆游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对时代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以战争为背景,表达了对国家安危的关心,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对时局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贼”指的是什么?
A. 盗贼
B. 敌军
C. 动物
D. 商人
诗中“清夜不闻胡马声”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战争的热爱
B. 对和平的向往
C. 对敌人的仇恨
D. 对未来的恐惧
诗中提到的“三受降城”是指什么?
A. 一种植物
B. 一座城池
C. 一种乐器
D. 一种诗体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陆游的《军中杂歌》和杜甫的《春望》均反映了战争对人民生活的影响,但陆游更多聚焦于战斗的现场与士兵的心理,而杜甫则更关注于战争带来的社会动荡与个人命运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