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3:15: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3:15:17
九月十八夜宿莱州海庙夜分登亭望月观海呈伯温舍人
作者: 韦骧 〔宋代〕
昼从旌旗过碧山,
夜陪巾履望漫漫。
蛟龙睡著风波静,
鸿雁影低星月寒。
不极清光分岛屿,
无边爽气接栏干。
此时此兴真夷旷,
莫作尘游一等看。
白天,目送着旌旗飘扬过碧绿的山峦;
夜晚,身着轻便的鞋子,眺望着广袤的海面。
蛟龙在宁静的海面上安然入睡,
鸿雁的身影在寒冷的星月下低低飞过。
清亮的月光分开了岛屿的轮廓,
无边的清爽气息扑面而来,接上栏杆。
此刻的心情和景象,真是心旷神怡,
不要像世俗的人那样游玩,只需静静观赏。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韦骧(约1040年-约1115年),字彦升,号孤山,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书法家。他的诗风清新典雅,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他的诗作常带有哲理思考,富有理性与感性的结合。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北宋时期,作者在莱州海庙宿夜,正值秋季月明之时,描绘了夜晚海景的宁静与开阔。此时,诗人面对自然的壮丽,抒发了对人生和自然的思考。
韦骧的《九月十八夜宿莱州海庙夜分登亭望月观海呈伯温舍人》是一首描绘夜晚海景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诗中通过对海面、月光、星空以及飞鸟的细腻描写,营造出一种悠远、清新、宁静的气氛。
从首句“昼从旌旗过碧山”开始,诗人以白天的景象引入,接着过渡到夜晚的描绘,形成鲜明的对比。夜晚的“蛟龙睡著风波静”将海洋的宁静与深邃展现得淋漓尽致,给人一种沉静的美感。此处的意象不仅表现了自然的和谐,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安宁。
诗的最后两句“此时此兴真夷旷,莫作尘游一等看”则表达了诗人对世俗游玩的反思与拒绝,倡导人们应当在自然中寻找内心的宁静与真实的自我。整首诗在意象与情感上相辅相成,展现了韦骧作为诗人的深厚功力与独特视角。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提倡人们应当珍惜与自然的亲密接触,远离尘世的纷扰。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的作者是谁?
诗中描绘的主要景象是什么?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