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游曾公岩

《游曾公岩》

时间: 2025-04-30 18:52:11

诗句

寻得新岩冠一州,使君从此作鳌头。

千年草莽埋幽致,今日衣冠成胜游。

洞穴已能惊俗眼,神仙须合隐浮丘。

主人将为商霖起,还许微官卜筑不。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52:11

原文展示:

游曾公岩
作者: 刘谊 〔宋代〕

寻得新岩冠一州,使君从此作鳌头。
千年草莽埋幽致,今日衣冠成胜游。
洞穴已能惊俗眼,神仙须合隐浮丘。
主人将为商霖起,还许微官卜筑不。


白话文翻译:

在这新发现的岩石上,居然能引领整个州的风头,使君子从此成为领袖。
千年来的草木掩埋了这里的幽雅风光,今天我们身着华丽的衣服,尽情游玩。
这洞穴已足以令人惊叹,仿佛神仙也应隐居在这浮丘之上。
主人将为我们准备美酒佳肴,还允许我这微薄的官职在此安家吗?


注释:

字词注释:

  • :岩石,山崖。
  • 使君:古代对官员的尊称。
  • 鳌头:比喻领头或最优秀的地位。
  • 草莽:未开垦的荒地。
  • 幽致:幽静而雅致的风景。
  • 商霖:指美酒佳肴。
  • 卜筑:占卜建造,意为在此地安营扎寨。

典故解析:

  • 神仙须合隐浮丘:隐士与仙人常被描绘为与世隔绝,隐居在山丘之间,象征着对世俗的超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谊,字怀远,南宋时期的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及人文情怀,具有较强的现实主义色彩。

创作背景: 《游曾公岩》创作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士人多选择隐居生活。诗人游览曾公岩,感受到自然的美景与自身的渺小,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游曾公岩》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观,还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的思考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通过“新岩”,“鳌头”等意象,诗人展示了在新环境中获得的启发与动力,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诗中提到的“千年草莽埋幽致”,既感慨了自然的沉寂,也表明了人类文明对自然的影响。诗人通过自身的游览,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出一种对古代隐士生活的憧憬。整体上,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笔触,表达了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寻得新岩冠一州:在新发现的岩石上,象征着一处新的胜地。
  • 使君从此作鳌头:将新的地方与人们的地位相联系,展示其重要性。
  • 千年草莽埋幽致:自然的荒野掩埋了这里的美景,表达时间的流逝。
  • 今日衣冠成胜游:现代人的衣着与环境形成对比,体现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 洞穴已能惊俗眼:自然的奇妙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 神仙须合隐浮丘:向往隐逸生活,渴望与自然和谐相处。
  • 主人将为商霖起:主人准备美酒,体现出人情的温暖。
  • 还许微官卜筑不:最后希望在此地安家,反映出对归属感的追求。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千年草莽”与“今日衣冠”,形成鲜明对比。
  • 比喻:将人的成就比作“鳌头”,生动形象。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际关系的珍视,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新岩:象征新的开始和希望。
  • 衣冠:代表社会地位和文明。
  • 洞穴:隐居和超脱的象征。
  • 商霖:人情与温暖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鳌头”指的是什么? a) 岩石
    b) 领头或优秀的地位
    c) 隐士

  2. “千年草莽埋幽致”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自然的热爱
    b) 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c) 对社会的批判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赤壁赋》:同样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人生的思考。
  • 王维《山居秋暝》:表现隐逸生活与自然的和谐。

诗词对比: 刘谊的《游曾公岩》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刘谊更突出人与自然的互动,而王维则更侧重于内心的宁静与哲思。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寄徐州郑使君 送郑员外(郑时在熊尚书幕府) 送刘将军 又题张逸人园林 题张逸人园林 送丹阳刘太真 送客水路归陕 送故人赴江陵寻庾牧 送韦秀才 送卢大理赵侍御祭东岳兼寄孟兖州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鹵字旁的字 知无不言 方字旁的字 望风而遁 哀鸿满路 衣字旁的字 秃宝盖的字 颂仪 饰让 足字旁的字 卖结尾的成语 三率 治乱存亡 通文达艺 梦断 息交绝游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