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5:35: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35:07
楮树婆娑覆小斋,更无日影午窗开。一端能败幽人意,夜夜墙西碍月来。
这棵楮树摇曳着枝叶,遮盖了小书斋,午后的阳光再也无法透过窗子洒入屋内。树的一边能败坏了隐者的心情,夜晚总在墙的西边挡住了明月的光辉。
“墙西碍月”可以理解为隐士在追求清静的生活时,所面临的外界干扰。月亮常常被视为浪漫和理想的象征,而墙则象征着世俗的阻隔。
作者介绍:刘克庄,宋代诗人,以其深邃的思想和清新的风格著称。其作品多涉及个人情感与自然的和谐,充满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作于个人隐逸生活的背景下,表达了作家对宁静环境的渴望及对外界干扰的无奈。
这首《楮树》通过描绘一棵覆盖小斋的楮树,展现了隐士生活的宁静与孤独。树木的婆娑舞动,与阳光的缺失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着隐士对外界的隔绝与对内心世界的追求。诗中“更无日影午窗开”的意象,传达了一种沉闷的气氛,仿佛时间在此刻停滞,隐士的生活充满了无奈与孤独。
“幽人意”的提及,直接表达了隐士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内心的失落。最后一句“夜夜墙西碍月来”,则隐喻着即使在追求理想生活中,依然会有外界的阻碍。整首诗在清新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展现了隐者在追求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与挣扎。诗歌的情感基调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孤独的深刻思考,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楮树为引子,探讨了隐士在追求宁静生活中面临的外部阻碍和内心的矛盾,表达了对自由与孤独的深刻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楮树”主要象征什么?
A. 光明
B. 隐逸
C. 活力
D. 繁华
“夜夜墙西碍月来”中的“墙”最可能象征什么?
A. 自然
B. 现实的阻碍
C. 感情的隔阂
D. 家庭
诗中“更无日影午窗开”反映了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孤独与沉闷
C. 兴奋
D. 平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