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19:09: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9:09:45
寄衣曲
作者: 刘克庄 (宋代)
征夫去时著纻葛,
征夫未回天雨雪。
夜呵刀尺制寒衣,
儿小却倩人封题。
上有泪痕不教洗,
征夫见时认针指。
殷勤著向边城里,
莫遣寒风吹腠理。
江南江北一水间,
古人万里戍玉关。
这首诗表达了一位妻子在丈夫征战期间的思念与忧虑。丈夫离家时穿着粗布衣服,而他至今未归,天上却正下着雨雪。夜里她用刀尺制作寒衣,虽然孩子年幼,却还请人帮忙封题。衣服上沾满了泪痕,不舍得洗去,希望丈夫见到时能认出她的针脚。她殷勤地把衣服寄往边城,生怕寒风会侵袭丈夫的身体。江南和江北一水相隔,古人曾在万里之外守卫玉关。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玉关”是指古代的边关,古人守卫边疆,常常是离乡背井,战事频繁,诗中提及的“古人万里戍玉关”则反映了历史上战士们的艰辛与牺牲。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梦阮,号秋水,宋代诗人,擅长诗词,尤以写景抒情见长。他的作品多表现对边疆生活的关注,情感细腻,语言生动。
创作背景
此诗或许是在他目睹边疆士兵的艰辛与妻子们的牵挂后而作,反映了战乱时期普通家庭的困苦与离愁。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生动地刻画了一位妻子对出征丈夫的深情思念。诗的开头通过"征夫去时著纻葛,征夫未回天雨雪",展现了丈夫离家时的朴素和对家庭的牺牲,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气氛。接着,夜里的寒衣制作更是表现了妻子的辛苦与忧虑,"夜呵刀尺制寒衣",不仅描绘了她为丈夫操劳的场景,也折射出她对他生死未卜的焦虑。
“上有泪痕不教洗”,这一句直接表达了她对丈夫的思念与不舍,泪痕成为了情感的象征,表明她的思念是无法擦去的。通过“征夫见时认针指”,不仅表现了她对丈夫的期盼,也显示了她的细心与执着。最后的“江南江北一水间,古人万里戍玉关”则把个人情感上升到历史的层面,表现了无数征人背井离乡的壮烈和艰辛。
整首诗情感真挚,字句流畅,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人性情感的深刻理解,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妻子的思念和牺牲为主题,表现了战争带来的家庭离散和人间的情感牵绊,传递了深刻的人性关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的“征夫”指的是谁?
A. 妻子
B. 丈夫
C. 孩子
D. 朋友
诗中提到的“寒衣”象征什么?
A. 贫穷
B. 温暖
C. 思念
D. 战争
“上有泪痕不教洗”中的“泪痕”代表了什么?
A. 忧愁
B. 高兴
C. 愤怒
D. 疲惫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两者都表现了对离家的思念,但刘克庄的《寄衣曲》更加注重情感的细腻描写,通过细节反映出家庭的困苦与牺牲,而王之涣则是通过壮丽的景色和豪情壮志来表达对故乡的情感。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