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3:13: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3:13:52
往年屡游丈人祠,上官八十如婴儿。
自言少年聋不治,芝房松鬣可无饥。
叩之不答但解颐,德人之容端可师。
我闻学道当精思,毕世不可须臾离。
公虽泯默意可知,亡羊要是缘多岐。
逝从公游亦未迟,联杖跨海寻安期。
往年我多次游访丈人的祠堂,上官道翁八十岁却如婴儿般年轻。他自言少年时因为耳聋而未能治愈,居住在松树下的芝房中,不必为饥饿而忧虑。叩门却无人应答,只见他微微一笑,德行之人容貌端正,值得我学习。我听说学道要专心思考,终生都不能片刻离开。虽然他默默无言,但我的心意他都是知道的,失去羊群的原因是因为道路太多。和他一起游玩也是未曾太晚,拄着杖子跨海去寻求安期。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爱国者。他的诗歌作品广泛,风格多样,尤其擅长描写风景与抒发情感,作品中常流露出对国家和人民深切的关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陆游晚年,他常常回忆自己与上官道翁的交往,表达对长生之道的向往以及对德行之人的敬仰。
全诗以游访丈人祠为引子,追忆与上官道翁的交往,展现了陆游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上官道翁八十岁却如婴儿般精神焕发,表明他心态年轻,生活态度积极。诗中反映出陆游对道教文化的推崇,认为学道要精心思考,不能片刻离开,而上官道翁的默默无言却透露出他内心的智慧和深邃。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传达了对人生、长生与道德的思索,体现了陆游的哲学观和人生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使用了比喻(如“芝房松鬣”)、对仗(如“往年屡游丈人祠,上官八十如婴儿”),展现出诗人的艺术风格。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上官道翁的描写,探讨了人生的意义与追求,强调道德修养与内心的宁静。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丈人”是指谁?
“亡羊要是缘多岐”中的“亡羊”比喻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陆游的诗更侧重于哲理的探讨,而王维则更多描绘自然的静谧与和谐,二者在情感基调上各有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