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7:20: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7:20:09
西施山,一片土。不惜金作城,贮此如花女。越王跪进衣,夫人亲蹋鼓。买死倾城心,教出迷天舞。一舞金间崩,再舞苏台拆。槌山作馆娃,舞袖犹嫌窄。舞到夫差愁破时,越兵潜渡越来溪。
西施山只是一片土,竟然不惜花费金钱筑城,就为了储藏这如花般的美女。越王跪着进献衣物,夫人亲自敲打鼓点。为了倾倒整个城池的心意,教她跳起迷人的舞蹈。一舞便使金碧辉煌的宫殿崩塌,再舞则让苏台也为之倾覆。槌山成为了她的舞馆,舞袖却仍觉得太窄。舞蹈直到夫差愁苦破灭的时候,越国的士兵悄然渡过了越溪。
袁宏道(1568年-1610年),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号宗道,晚号“东山”。他与弟袁宗道、袁中道并称“袁氏三兄弟”,以散文著称,尤其擅长诗词,风格独特,提倡自然真实的表达。
《西施山》创作于明代,正值明清之际,社会动荡,士人多有感慨,诗中借用西施的故事,表现了对美与权力、爱情与战争的深刻思考。
《西施山》以西施的美丽为引,构建出一个充满诗意的场景,表现了美与权力的纠葛。诗中通过描绘越王与夫人在音乐与舞蹈中互诉情感,展现出一种绝美却又无奈的氛围。西施的舞蹈不仅是个人才华的展示,更是政治与情感的交织,暗示了历史的无情。诗的结尾处提到“越兵潜渡越来溪”,则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兴亡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深刻的历史感。整首诗从个人情感出发,映射出国家之间复杂的关系,展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深思与对美的赞美。
整首诗的核心思想在于探讨美与权力、爱情与历史之间的关系,表现了美的力量与无奈,传达出对美的珍视与对历史的反思。
西施是哪个国家的人物?
A. 吴国
B. 越国
C. 齐国
D. 楚国
诗中提到的“夫差”是哪个国家的国王?
A. 越国
B. 吴国
C. 齐国
D. 楚国
诗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A. 水
B. 山
C. 舞蹈
D. 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