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0:19: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19:51
看小舟除萍二首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花伴吟哦柳伴行,生憎庭外晚衙声。
独携便面巡荷沼,自课兰舟掠水萍。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黄昏,诗人一边吟唱,一边在柳树下散步,心中对庭外的衙署晚钟声感到厌烦。于是他独自驾着小船,在荷花池中游荡,努力划动兰舟,掠过水面上的浮萍。
本诗并未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反映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闲适生活的向往,表现了宋代士人的精神状态与情感世界。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其诗以清新自然著称,擅长描写山水田园风光,以及表达个人情感。他的作品充满了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和对官场政治的批判。
本诗创作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士人多处于官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诗人借小舟游荡的意象,表达对自然的向往,同时也反映出对官场生活的无奈与厌倦。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宁静的黄昏场景,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对自然的向往。前两句“花伴吟哦柳伴行”,描绘了诗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和谐美好。诗人在此刻感受到生活的宁静与美丽,但随之而来的“生憎庭外晚衙声”则打破了这种宁静,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烦与无奈。接下来的“独携便面巡荷沼”,体现了诗人选择独处、追求自然的心态,最后一句“自课兰舟掠水萍”则是对这种心态的具象化,表现出诗人悠然自得的生活方式。整首诗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诗人内心的挣扎,既有对现实的反思,又有对自然的热爱,展现了宋代士人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世界。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与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展现了宋代士人面对现实的无奈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人对庭外晚衙声的感受是:
A. 喜欢
B. 厌烦
C. 无所谓
D. 忽视
诗中“兰舟”象征着:
A. 官场
B. 自由
C. 责任
D. 生活的艰辛
诗人选择独自游荡的原因是:
A. 喜欢热闹
B. 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C. 需要工作
D. 想见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