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明发西馆晨炊蔼冈四首

《明发西馆晨炊蔼冈四首》

时间: 2025-05-02 19:55:59

诗句

也知水碓妙通神,长听春声不见人。

若要十分无漏逗,莫将戽斗镇随身。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9:55:59

原文展示:

也知水碓妙通神,长听春声不见人。
若要十分无漏逗,莫将戽斗镇随身。

白话文翻译:

我知道水碓的声音非常神奇,常常听到春天的鸟鸣,却看不见人影。
如果想要完全不被打扰,就不要把打水的斗子带在身边。

注释:

  • 水碓:一种用水力驱动的磨坊,通常用来碾米或磨粉。
  • 妙通神:指水碓的声音精妙而又神奇,似乎能沟通自然。
  • 长听春声:常常听到春天的声音,指的是春天的鸟鸣等自然声音。
  • 无漏逗:指不被打扰或干扰。
  • 戽斗:用来打水的工具,意指生活琐事。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通过“水碓”与“春声”的描写,反映了自然与人生活的关系,表现出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擅长描写自然风景和生活情趣。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用生动的细节展现生活的美好。

创作背景:诗作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与个人生活的矛盾使得诗人渴望宁静与自然的和谐。

诗歌鉴赏:

《明发西馆晨炊蔼冈四首》展现了杨万里对自然界细腻的观察与感受,尤其是水碓的声音与春天的鸟鸣,传达出一种和谐的自然之美。诗中描绘的场景令人联想到清晨,水流潺潺,鸟鸣阵阵,仿佛在展示一个富有生机的世界。诗人以“我知道水碓的声音非常神奇”开篇,立即引起读者的注意,这不仅是对水碓的描述,更是对自然声音的赞美。

接着,诗人表达了对人际交往的隐晦看法,长时间听到春声却看不见人,似乎在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感。而最后一句“莫将戽斗镇随身”则传达了一种对生活琐事的放下,强调宁静与专注的重要性。整体而言,诗中蕴含着对自然的热爱与生活态度的反思,表现了诗人渴望超然物外的心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也知水碓妙通神” — 表达对水碓声音的敏锐感知,赋予其神秘感。
    2. “长听春声不见人” — 描述一种孤独感,虽然有自然的声音,但缺乏人际的交流。
    3. “若要十分无漏逗” — 提出一个条件,若想要完全的宁静。
    4. “莫将戽斗镇随身” — 建议放下琐事,寻求内心的安宁。
  • 修辞手法

    • 拟人:将水碓的声音形容得如同有灵性般,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对仗:上下句的对称结构,使诗歌更具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生活的观察,表现了诗人渴望宁静与内心自由的情感。

意象分析:

  • 水碓:象征生活的琐碎与自然的和谐。
  • 春声:代表生命的复苏与自然的美好。
  • 戽斗:暗示生活中的繁琐与干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水碓”是什么? A. 一种乐器
    B. 一种磨坊
    C. 一种乐曲

  2. 诗人提到的“春声”代表什么? A. 春天的鸟鸣
    B. 春季的雨声
    C. 春天的风声

  3.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人际关系的渴望
    B. 对自然的赞美与生活的思考
    C. 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春夜喜雨》
  • 王维的《鸟鸣涧》

诗词对比

  • 杨万里 vs. 王维:两位诗人都擅长描绘自然,但杨万里更关注生活琐事与内心感受,而王维则更倾向于表达哲理与禅意。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杨万里诗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长亭怨慢 和玉田 长亭怨慢 别岁 长亭怨慢 长亭怨慢 赋得春日凝妆上翠楼,和叶蕃鲜 长亭怨慢 和素君韵寄远 长亭怨慢 长亭怨慢 柳如是小印 长亭怨慢 黄仲韬伯舅以潞舸词属题 长亭怨慢 长亭怨慢 回乡吟二首之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豆字旁的字 分歧 玉京子 麥字旁的字 标准像 誓死不贰 片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乖唇蜜舌 包含狠的词语有哪些 方圆殊趣 歇处 包含肴的成语 目字旁的字 见字旁的字 当立之年 散言碎语 临危下石 豕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