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20:19: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20:19:40
感怀诗二章(奉使中原署馆壁)
仆本江北人,今作江南客。
再去江北游,举目无相识。
金风吹我寒,秋月为谁白。
不如归去来,江南有人忆。
未到故乡时,将为故乡好。
及至亲得归,争如身不到。
目前相识无一人,出入空伤我怀抱。
风雨萧萧旅馆秋,归来窗下和衣倒。
梦中忽到江南路,寻得花边旧居处。
桃脸蛾眉笑出门,争向前头拥将去。
我本是江北的人,现在却成为了江南的客人。
再去江北游玩,四周举目望去没有一个相识的人。
金风送来寒意,秋月映照着谁的面庞。
不如返回故乡,江南还有人记得我。
在未到故乡之前,总觉得故乡是多么美好。
可等我亲自回去,怎比得上身体未到的那份惆怅。
现在眼前没有一个相识的人,出入之间空自伤怀。
风雨萧萧,旅馆的秋天,归来时我在窗下,和衣倒下。
梦中忽然来到江南的路上,寻得花边的旧居。
桃脸蛾眉的女子笑着出门,争先恐后地涌向我。
韩熙载(约903年-974年),字景纯,唐末五代时期的词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个人的情感和生活状态,寄托着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
此诗创作于韩熙载身处异乡之际,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孤独生活的感慨,尤其是在秋天的萧瑟气氛中,思乡之情愈加浓烈。
这首诗通过对比“江北”与“江南”,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作者在诗中自述身份,表达了作为一个外乡人的孤独感。开篇的“仆本江北人,今作江南客”,即刻将读者带入了诗人内心的游荡与思乡之情。诗的前四句描绘了秋季的萧索,金风与秋月的描写不仅营造了季节的氛围,也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惆怅。
随着诗的深入,诗人逐渐意识到对故乡的依恋和渴望。在“未到故乡时,将为故乡好”一句中,诗人表现出一种对故乡理想化的向往,而“及至亲得归,争如身不到”则揭示了他回归后的失落感。这种情感的反转,反映了人们对故乡的复杂情感:既有对故乡的美好回忆,又有面对现实的无奈。
最后两句以梦境的形式回归到江南,桃脸蛾眉的描写则象征着温柔与美好,形成了对比,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对故乡的向往与期盼。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对自然的感悟,也有对人际关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内心世界。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故乡的思念与对孤独的反思。通过描绘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展现了人在异乡的无奈与对归属的渴望。
诗中的“金风”指的是什么季节的风?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桃脸蛾眉”中的“蛾眉”主要是形容什么?
A. 头发
B. 眉毛
C. 眼睛
D. 嘴唇
诗人对故乡的态度是怎样的?
A. 充满怀念
B. 不屑一顾
C. 无所谓
D. 渴望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