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3:57: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3:57:07
夜归不寐
作者: 葛胜仲 〔宋代〕
流莺惊节物,乐事二毛前。
山简不堪醉,渊明方欲眠。
谈馀愁似茧,坐久腹如蝉。
日出重游衍,残花有杜鹃。
这首诗描写了夜晚归来时的感受和思绪。流莺的歌声惊扰了夜晚的宁静,乐趣仿佛停留在过去。酒喝得太多,山中清幽的意境反而让人觉得疲惫不堪,而渊明(陶渊明)此时也正想入睡。谈话间留下的愁苦像是缠绕的茧,久坐不动的感觉让人像蝉一样无力。日出时分又想去游玩,然而残花上却有杜鹃的悲鸣声。
作者介绍:葛胜仲,宋代诗人,生平鲜有记载,作品多以清新自然见长,擅长描绘田园风光和抒发个人感情。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一个夜晚归来的情境,融合了个人的情感体验与自然景象,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悟。
《夜归不寐》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夜归时的心情与思绪。在流莺的歌声中,诗人被唤醒,乐事似乎停留在了过去,让人怀念。接着,诗人提到饮酒后的迷醉,反映出一种矛盾的感受:一方面是自然的美好,另一方面则是身心的疲惫。诗中提到“渊明方欲眠”,引发了对陶渊明隐居生活的向往,但同时也暗示了心中难以释怀的愁苦。
“谈馀愁似茧”的比喻生动地描绘了愁苦的缠绕,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无奈。久坐的无聊与空虚,象征着对生活状态的不满与渴望改变。结尾“日出重游衍,残花有杜鹃”则预示着新的开始与希望,但同时也不乏对逝去美好的惆怅。
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外表下,蕴含着对人生、时间流逝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过往的怀念。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如“愁似茧”)、拟人(如“流莺惊节物”)、对仗(如“残花有杜鹃”),使得诗歌的意象更加生动,情感更加深刻。
主题思想:这首诗的主题在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生活状态的思考。诗人在夜归中反复思索,表现出对自我与自然的反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夜归不寐》的作者是谁?
诗中“渊明”指的是哪位诗人?
诗中提到的“腹如蝉”表现了诗人的什么感受?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