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次韵李子京宋城道中诗三首 其二

《次韵李子京宋城道中诗三首 其二》

时间: 2025-05-03 19:13:43

诗句

通涂了无畏,清世足章程。

击壤民风乐,持衡国势平。

米盐丰道路,桴鼓静寰瀛。

佳气葱葱近,心随过鸟轻。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9:13:43

原文展示:

通涂了无畏,清世足章程。
击壤民风乐,持衡国势平。
米盐丰道路,桴鼓静寰瀛。
佳气葱葱近,心随过鸟轻。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
在宽阔的道路上行走,无所畏惧,社会清明而法律完善。
农民在广阔的土地上欢声笑语,国家的政权安定而和谐。
米和盐的供应充足,交通便利,鼓声平静在这广阔的水域上回荡。
美好的气息在身边弥漫,心情随同过鸟轻快而自由。

注释:

  • 通涂:宽阔的道路,表示交通便利。
  • 无畏:没有恐惧,形容人们的勇气和自信。
  • 清世:社会清明,指社会风气良好。
  • 章程:法律、制度。
  • 击壤:击打土地,指农民在田间劳动的情景。
  • 持衡:维持平衡,形容国家的政治稳定。
  • 国势平:国家势力安定。
  • 米盐:指生活必需品,象征经济富足。
  • 桴鼓:鼓声,常用来形容节日的欢庆气氛。
  • 寰瀛:广阔的海洋,表示环境的宁静和谐。
  • 佳气:美好的气息,常用于形容自然的美好。
  • 葱葱:形容草木繁盛,生机勃勃。
  • 随过鸟轻:心情轻松自如,像过鸟一样自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葛胜仲是宋代的诗人,生平不详,但他以其优美的诗句和深刻的思想而知名。其作品多描写风景、社会和民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经济繁荣、文化兴盛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宽阔的道路和丰饶的生活,表达了对社会清明和人民安乐的向往,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理想的社会景象,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开篇的“通涂了无畏”透露出一种自信和从容,诗人描绘了一个交通便利、法律健全的社会,给人一种安全感和希望感。“击壤民风乐”更是通过生动的农民形象,展现了人们在丰饶土地上辛勤劳动的快乐,暗示了劳动的价值与乐趣。

接着,诗人提到的“米盐丰道路”,体现了物质生活的富足,而“桴鼓静寰瀛”则描绘了一个安宁和谐的社会氛围,恍若置身于一幅充满生机的画卷。最后,诗人以“佳气葱葱近,心随过鸟轻”结束,表达了他内心的宁静与愉悦,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境界。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美好社会的向往,也传达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具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通涂了无畏:描绘了道路的开阔和畅通,暗示人们的生活无所畏惧,心情舒畅。
  2. 清世足章程:强调社会的清明与法治,体现了政治的稳定与公平。
  3. 击壤民风乐:展现了农民在丰收后的欢愉,反映了社会的和谐与安定。
  4. 持衡国势平:表达了国家的权力和经济的平衡,暗示社会的安宁。
  5. 米盐丰道路:象征着物质的丰富,暗示着人民的生活富足。
  6. 桴鼓静寰瀛:描绘了宁静的环境,反映了人们的乐观心态。
  7. 佳气葱葱近:表现了自然的美好与人心的愉悦。
  8. 心随过鸟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自由与洒脱,仿佛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心随过鸟轻”,通过比喻表达心情的轻松。
  • 对仗:诗句间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米盐”、“桴鼓”等意象,营造出丰饶与和谐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在于描绘一个理想的社会状态,强调社会的和谐与安宁,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出劳动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学思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通涂:象征着交通的便利,代表社会的开放与繁荣。
  • 击壤:象征着劳动的快乐,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 米盐:生活的必需品,象征经济的富足与稳定。
  • 桴鼓:节日的象征,体现了社会的和谐与欢庆。
  • 佳气:自然的美好,象征着生活的愉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米盐丰道路”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交通繁忙
    • B. 生活富足
    • C. 社会动荡
  2. “心随过鸟轻”中“过鸟”代表了什么?

    • A. 自由与轻松
    • B. 忙碌的生活
    • C. 追求财富
  3. 诗中描绘的社会状态是怎样的?

    • A. 动荡不安
    • B. 和谐安宁
    • C. 贫困潦倒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题西林壁》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 王维的《鹿柴》

诗词对比:

  • 《题西林壁》(苏轼):同样表现了人对自然的向往与对生活的思考,但更多着眼于内心的宁静与哲理。
  • 《归园田居》(陶渊明):强调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宋诗精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次韵唐公三首其三——旅思 偶书 胡笳十八拍十八首010 菩萨蛮·数间茅屋闲临水 移桃花示俞秀老 寄吴氏女子 两生 出郊 寄虞氏兄弟 详定试卷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同字旁的汉字解析_认识同字旁的字 廴旁的字有哪些?带廴的汉字大全 低头耷脑 遗声余价 艹字旁的汉字有哪些_认识艹字旁的字 熟切店 纠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清的词语有哪些 枕带 鱼帛狐声 抗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閠字旁的字 象骖 辛字旁的字 虫字旁的字有哪些?带虫的汉字大全 犬字旁的字 米盐博辩 仁义之师 迁臣逐客 户旁的字有哪些?带户的汉字大全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