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01:34: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1:34:34
蓂荚阶前日月飞,羹墙惆怅望尧眉。
三千年笑巢由错,不见勋华揖逊时。
在我家阶前,蓂荚随着日月的更替而飘动,
而我在墙边惆怅,遥望着尧舜的眉宇。
三千年来,巢氏的笑声是否因错失而消失,
如今已经不见那些丰功伟业的身影,犹如在谦逊的时光中消逝。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林石涧,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多反映了对历史和人性的思考。诗风清新,意境深远,常以自然景物寄托情感。
创作背景:
《杂咏》写于宋代,正值社会变迁和思想活跃的时代。诗人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怀念,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惆怅。
这首诗以“蓂荚”引入,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变化,接着描绘了诗人对理想人物“尧”的向往,反映出一种对古代贤君的怀念。诗中“羹墙惆怅”则暗示了生活的琐碎与无奈,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末句提到的“三千年”与“勋华”,则揭示了历史的深邃与人事的无常,诗人似乎在思考:理想的统治者是否早已被历史遗忘,辉煌的成就又如何在岁月中消逝。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历史的追忆,又流露出对现实的感叹,借古喻今,体现出一种深邃的哲理。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思考,林石涧成功地将个人情感与历史命运紧密结合,展现出诗歌的艺术魅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追忆与现实的反思,表达了对理想统治的向往和对现实无奈的感慨,体现了人类对历史与时间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羹墙”是指什么?
A. 墙壁
B. 厨房
C. 宴会
D. 花园
“三千年”在诗中主要表达了什么?
A. 时间的流逝
B. 对未来的展望
C. 对现实的失望
D. 对历史的赞美
诗中“尧眉”所象征的是什么?
A. 历史人物
B. 理想的统治者
C. 个人理想
D. 自然景物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林石涧与李白的作品都有对历史与理想的思考,但李白的诗更为豪放,而林石涧则显得更为沉郁,体现出不同的风格与情感基调。李白的《静夜思》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而林石涧的《杂咏》则反映了对历史的追忆与现实的惆怅。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