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1:21: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1:21:44
作者: 贾岛 〔唐代〕
原文展示:
寒水长绳汲,丁泠数滴翻。
草通石淙脉,砚带海潮痕。
岳色何曾远,蝉声尚未繁。
劳思当此夕,苗稼在西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在寒冷的水边汲水时的情景,水声滴落如同琴音。草木与石淙交融,砚台上留有海潮的痕迹。远处的山色并不遥远,蝉鸣声尚未热闹。此时此刻,我的思绪在夜晚徘徊,田间的禾苗在西方的原野上生长。
注释:
诗词背景: 贾岛,字阮籍,号天涯,唐代著名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独特的意象而闻名。其诗多以自然景物为题材,展现出诗人的情感和哲思。这首《送乌行中石淙别业》写于他在石淙的别业,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思考,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农业的重视。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贾岛晚年,正值社会动荡时期,诗人心中充满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通过描绘自然的景象,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展现了他内心的宁静与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清新的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开篇以“寒水长绳汲”描绘了汲水的场景,水声如琴,清脆悦耳,传达出一种宁静的气氛。接着,草木与石淙的脉络相连,显示了自然的和谐美。砚台上的海潮痕迹,不仅是自然的象征,更隐喻着诗人对过往生活的怀念。
“岳色何曾远,蝉声尚未繁”一句,描绘了远处山色的朦胧与蝉鸣的稀疏,给人一种静谧的感觉。最后,诗人思绪回到当下,思念田间的禾苗,表达了对农业的关注和对生活的热爱。全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贾岛的艺术风格和人文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通过生动的意象和音韵的搭配,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
主题思想: 该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思考,表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农业的关注,传达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丁泠”指的是什么?
A. 雨声
B. 水滴声
C. 风声
答案: B
诗人对什么事物表达了思念?
A. 朋友
B. 田间的禾苗
C. 自然风光
答案: B
诗中“岳色何曾远”表现了什么情感?
A. 远离自然
B. 对自然的亲近
C. 无所谓
答案: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这些参考书目和文章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贾岛及其作品的文化背景与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