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46: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46:02
金凤花
作者: 董嗣杲 〔宋代〕
花仙五色自迎逢,
翅翼翔霞湿翠笼。
娇萃九苞攒露萼,
秀离丹穴舞秋风。
埋丛还绕萧台胜,
绚彩应怀舜殿空。
曾见毗陵遗便面,
善描开谢不相同。
花仙以五彩的姿态自我迎接,
翅膀在霞光中飞舞,湿润的翠色笼罩着。
娇美的花朵聚集在露水的花萼上,
在秋风中优雅地舞动。
埋藏在丛中依旧环绕着萧台的胜景,
绚丽的色彩让我想起舜殿的空灵。
曾经见过毗陵的花朵,
那样的花开与凋谢各具特色。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董嗣杲,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在诗歌上以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而著称。
创作背景: 这首《金凤花》可能是在某个春秋季节,诗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尤其是花的娇艳,因而创作而成,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赞美。
《金凤花》是一首充满生机和美感的诗歌,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花的绚丽与娇美,展现了自然界的丰富多彩。首句“花仙五色自迎逢”开篇便以“花仙”引入,赋予了花以灵性,表现了花的神秘与优雅。接着,诗中通过“翅翼翔霞湿翠笼”的描写,展现了花儿在晨曦中的娇美形象,仿佛在与晨光嬉戏,令人感受到一种灵动的美感。
在后面的几句中,“娇萃九苞攒露萼”描绘了花朵聚集的美丽景象,诗人通过“攒露萼”的细致描写,突显了花的娇嫩与清新。最后两句则引入了历史的意象,提到“舜殿”“毗陵”,不仅展示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也让整首诗歌在美感中融入了深邃的文化内涵。
整首诗在情感上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和古代文化的深厚情感,语言华美却不失清新,充满了生活的热情与哲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描绘花的美丽与灵动,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古代文化的敬仰,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想。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金凤花的“花仙”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舜殿”象征什么?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夜泊牛津》相对比,董嗣杲的《金凤花》更加注重对自然细腻的描绘,而李白则更倾向于表达个人的豪情壮志。两者在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各自时代的文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