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5:22: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5:22:55
《木兰花慢·初夏书怀》
作者: 王用宾
漫愁春不住,春归去,并愁消。
政雨褪妖红,风醅腻绿,夏景新描。
溪桥。树阴四合,更菰浦深处透樱桃。
水面荷珠乱掷,枝头榴火才烧。
无聊。凑趣是清宵。
云月淡于绡。
把长剑支颐,缦歌金缕,闲诵楚骚。
天高。谅无问处,算伤今吊古尽徒劳。
江左谁为太傅,漠南若个剽姚。
我满心愁苦,春天已经不再停留,春天的离去让我愁苦消散。
细雨洗去了妖艳的红色,风儿吹拂着腻绿的枝叶,夏天的景色重新描绘。
在溪边的桥上,树影交错,透过菰浦深处可以看到樱桃。
水面上的荷花如珠般散落,树头的石榴花刚刚燃烧。
无聊的我,凑趣于清晨的夜晚。
云和月的色彩淡于绡帷。
我倚着长剑,吟唱着缦歌,闲暇时诵读《楚辞》。
天高得让人无从问起,感伤今朝吊古都是徒劳。
江左谁能成为太傅,漠南又有谁能像剽姚那样?
作者介绍:王用宾,近代诗人,生于清末,历经动荡的社会变迁。他的诗作风格独特,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的描写,展现出浓郁的抒情特征。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初夏,正值春夏交替之际,诗人借助自然景象的变化来表达个人的情感与思考,反映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木兰花慢·初夏书怀》是一首充满自然气息和个人情感的词作,王用宾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初夏的景色与内心的愁思。开篇即以“漫愁春不住”引入,表达了对春天短暂的惋惜,随之而来的夏日景象则以“政雨褪妖红,风醅腻绿”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暗示着生命的继续与变化。
在“溪桥”之后,诗人精细地描绘了树阴、樱桃、荷珠、榴火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意境。诗中的“无聊”一词,揭示诗人内心的孤寂,尽管景色美丽,内心却显得空虚。
后半部分转向个人情感的抒发,诗人把长剑支颐,吟唱着古典的歌谣,表现出对历史的思索与对未来的迷茫。最后提到“江左谁为太傅”的疑问,似乎在反思当代的英雄人物,表达出对历史人物的向往与对现实的失落感。
整首词在优美的景色中夹杂着深沉的情感,体现了王用宾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见解,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既有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历史的追溯。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更深层次地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与思索,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妖红”是指什么?
诗人对春天的态度是:
“长剑”在诗中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以上是对《木兰花慢·初夏书怀》的全面分析和解读,涵盖了原文、翻译、注释、背景以及诗歌的深层次鉴赏。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首诗词的美与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