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1:36: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1:36:50
题刘相公三湘图
唐代:郎士元
昔别醉衡霍,迩来忆南州。
今朝平津邸,兼得潇湘游。
稍辨郢门树,依然芳杜洲。
微明三巴峡,咫尺万里流。
飞鸟不知倦,远帆生暮愁。
涔阳指天末,北渚空悠悠。
枕上见渔父,坐中常狎鸥。
谁言魏阙下,自有东山幽。
昔日我曾在衡阳醉酒告别,近来却常常怀念南方的州邑。今天在平津的客舍,恰好得以游览潇湘之地。稍微辨认郢门的树木,依然是那芳香的杜洲。微明的光线照亮三巴峡,咫尺之间却流淌着万里之水。飞鸟在空中飞翔从不觉得疲倦,远方的帆船也因黄昏而生愁绪。涔阳的指尖触及天边,北渚的景色显得空阔而悠远。枕头上我似乎见到了渔夫,坐在这里常常与海鸥打交道。谁说魏阙之下不能有东山的幽静呢?
郎士元,唐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常描绘自然景色及其与人情的交融。
这首诗写于郎士元游览潇湘时,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南方的自然景色令他感受到悠闲与宁静,体现了他内心的平和。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潇湘的自然风光和诗人内心的情绪。开篇就通过“昔别醉衡霍”的回忆引入,唤起了对南方美景的怀念。接着,诗人描绘了“今朝平津邸”的场景,表现出他在此地游览的愉悦与安宁。
诗中“稍辨郢门树,依然芳杜洲”一句,展现了对自然景物的细致观察,树木依旧芳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永恒。这种细腻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时光的流动与记忆的珍贵。
再往下,“微明三巴峡,咫尺万里流”通过对比,突显了潇湘的辽阔与壮丽,飞鸟与远帆的描写则增添了生活的动感与情绪的层次感。最后两句“谁言魏阙下,自有东山幽”则以反问的形式,引发读者对隐逸生活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清静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在优美的意象中流露出淡淡的乡愁,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理解与热爱,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深度。
整首诗通过对潇湘自然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清净与哲思。
诗中提到的“衡霍”指的是哪个地方?
A. 衡阳
B. 南州
C. 三巴峡
D. 涔阳
诗中“飞鸟不知倦”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疲惫
B. 自由
C. 悲伤
D. 思念
“微明三巴峡”中的“三巴”指的是哪个地区?
A. 湖南
B. 四川
C. 江西
D. 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