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临江仙(次李伯纪韵)

《临江仙(次李伯纪韵)》

时间: 2025-04-27 04:11:03

诗句

多病渊明刚止酒,不禁秋蕊浮香。

饮船歌板已兼忘。

吴霜羞鬓改,无语对红妆。

小捻青枝撩鼻观,绝胜娇额涂黄。

独醒滋味怕新凉。

归来烛影乱,欹枕听更长。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4:11:03

原文展示:

临江仙(次李伯纪韵)
多病渊明刚止酒,不禁秋蕊浮香。
饮船歌板已兼忘。
吴霜羞鬓改,无语对红妆。
小捻青枝撩鼻观,绝胜娇额涂黄。
独醒滋味怕新凉。
归来烛影乱,欹枕听更长。

白话文翻译:

多病的渊明刚刚停止饮酒,不禁被秋天的花香所吸引。
在船上饮酒,歌声已经忘却了。
吴地的霜寒使我面颊变得羞涩,不知如何面对妆扮的女子。
轻轻捻起青枝细细嗅闻,远胜于娇媚的涂妆。
独自清醒的滋味,让我惧怕新秋的寒凉。
归来时烛光摇曳不定,斜靠在枕头上听着更长的夜。

注释:

字词注释:

  • 渊明:指陶渊明,东晋诗人,以隐逸和田园诗著称。
  • 吴霜:指江南地区的霜冷天气。
  • 青枝:指青翠的枝条,象征自然的清新和生机。
  • 红妆:指女子的妆容。
  • 新凉:指秋天的寒意。

典故解析:

  • 陶渊明在古代文人中享有盛名,常常被引用来表达隐逸和追求自然的生活方式。
  • 吴地是指江南地区,以美丽的风景和温柔的气候著称,诗中提到的“吴霜”则反映出季节的变迁和个人情感的波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弥逊,宋代词人,作品以清新自然、情感细腻著称,擅长描绘田园风光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秋季,恰逢诗人身心俱疲、感受到季节变换带来的孤独与思考,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眷恋。

诗歌鉴赏:

这首《临江仙》以陶渊明为引子,表达了诗人对秋季的感慨和对自然之美的热爱。诗中“多病渊明刚止酒”一句,首先呈现了诗人自身的脆弱与对时间流逝的感知,渊明的形象则引发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随着情节的发展,诗人通过“吴霜羞鬓改”,巧妙地描绘出了秋天的寒意如何影响着个人的情感和外貌。接着“独醒滋味怕新凉”又引出了一种对孤独和寒冷的恐惧,沉淀出内心的无奈与忧愁。

整首诗在意象上层次分明,情感真挚,既有对秋意的细腻观察,也有对自我情绪的深刻反思。最后的“归来烛影乱,欹枕听更长”更是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诗人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体现了人在夜深人静时的孤独与思索。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与人情的交织,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过往的怀念,使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多病渊明刚止酒:诗人以陶渊明为喻,表达自己的多病和对饮酒的依赖。
  • 不禁秋蕊浮香:秋天的花香唤醒了诗人的感官,体现了自然的魅力。
  • 饮船歌板已兼忘:在船上饮酒,歌声已被遗忘,暗示对快乐时光的怀念。
  • 吴霜羞鬓改:吴地的寒霜使诗人感到羞怯,反映出季节变化对心情的影响。
  • 无语对红妆:面对妆扮的女子,诗人无言以对,显示出内心的复杂情感。
  • 小捻青枝撩鼻观:轻轻捻青枝,嗅闻其香,象征着对自然的亲近。
  • 绝胜娇额涂黄:自然之美胜过妆容,表达了对真实、自然的向往。
  • 独醒滋味怕新凉:独自清醒的感受让人害怕秋天的寒冷,反映出内心的脆弱。
  • 归来烛影乱:归来时烛光摇曳,营造出一种不安定的氛围。
  • 欹枕听更长:斜靠在枕头上听着更长的夜,表现了孤独与思考的深度。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中通过“多病渊明”比喻自身状态,增加了情感的深度。
  • 对仗:如“饮船歌板已兼忘”与“归来烛影乱”,形成对照,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意象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秋天的感慨与人生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向往与对孤独的无奈,体现了隐逸生活的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蕊:象征秋天的花香,带有温暖与思念的色彩。
  • 青枝:代表着自然和生命的清新,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 红妆:象征着美丽与青春,同时也反映出人世的复杂和虚幻。
  • 烛影:象征孤独与思索,营造出一种深邃的夜晚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多病渊明”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A. 李白
    B. 陶渊明
    C. 杜甫
    D. 白居易

  2. “吴霜羞鬓改”中的“吴霜”主要指代什么?
    A. 杭州的秋霜
    B. 江南的寒霜
    C. 南方的湿气
    D. 诗人的情感

  3. 诗人通过“归来烛影乱”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温馨
    B. 孤独
    C. 快乐
    D. 失落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描绘隐逸生活的理想与自然的美。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与孤独感受。

诗词对比:

  • 李弥逊的《临江仙》与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两者都是描绘自然与个人情感的作品,但前者更显孤独与思索,后者则表现出豪情壮志。
  • 在意象上,两者都运用了自然元素,但李弥逊更注重内心的感受,而苏轼则强调豪迈的情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代诗歌选》
  • 《唐宋词鉴赏辞典》
  • 《诗经与楚辞》
  • 《陶渊明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自桃川至辰州绝句四十有二 其四十 怀明叔晚题 八月十二夜至十六夜皆无月赋诗三首 其二 谒孺子祠 枕上 寄韩季萧二首 其一 呈张太平三首 雨中忆花寄怀曾季永严从礼二首 寄送潘文叔恭叔二首 海棠坞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矛字旁的字 齐头并进 蜃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吉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进土 瓦字旁的字 溢目 十字旁的字 惊鸿艳影 聊以解嘲 乚字旁的字 新闻摄影 悸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马客 辵字旁的字 外因论 轻卒锐兵 专心一志 包含原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