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00: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00:24
原文展示:
晚次崞县 朱彝尊 〔清代〕 百战楼烦地,三春尚朔风。 雪飞寒食后,城闭夕阳中。 行役身将老,艰难岁不同。 流移嗟雁户,生计各西东。
白话文翻译:
在这经历了无数战斗的楼烦之地,即使在春天的第三个月,北风依然凛冽。 寒食节过后,雪花依旧飘飞,夕阳下的城池紧闭。 我这奔波劳碌的身体即将老去,每一年都面临着不同的艰难。 流离失所的人们感叹着像雁群一样分散,各自为了生计奔波在东西之间。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彝尊(1629-1709),字锡鬯,号竹垞,清代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他的诗文以清新脱俗、情感真挚著称,尤其擅长写景抒情。此诗创作于其晚年,反映了诗人对战乱和流离生活的深刻感受。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朱彝尊在晚年行经崞县(今山西省原平市)时所作,表达了对战乱频发、人民流离失所的深切同情和对自身老去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战乱频发的楼烦地和寒冷的北风,营造了一种凄凉的氛围。诗人以“雪飞寒食后”和“城闭夕阳中”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孤寂和封闭的感觉。诗中的“行役身将老”和“艰难岁不同”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老去的无奈和对生活艰难的感慨。最后两句“流移嗟雁户,生计各西东”则展现了流离失所人们的悲惨境遇,以及他们为了生计而四处奔波的辛酸。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意象鲜明,是一首反映战乱时代人民苦难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战乱和流离失所的苦难,以及诗人对老去的感慨。通过描绘战乱地区的凄凉景象和流离失所人们的悲惨境遇,诗人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生活的无奈。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楼烦地”是指什么? A. 古代地名,位于今山西省境内 B. 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北省境内 C. 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南省境内 答案:A
诗中的“三春”指的是什么? A. 春天的第一个月 B. 春天的第二个月 C. 春天的第三个月 答案:C
诗中的“寒食”是指什么节日? A. 清明节 B. 端午节 C. 寒食节 答案:C
诗中的“流移嗟雁户”比喻了什么? A. 流离失所的人们 B. 勤劳的农民 C. 勇敢的士兵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