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8:55: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8:55:45
木兰花
作者: 石孝友 〔宋代〕
寻春误入桃源洞。
草草幽欢聊与共。
牢笼风月此时情,
做造溪山今夜梦。
柳蹊未放金丝弄。
梅径已经香雪冻。
春愁离恨重於山,
不信马儿驰得动。
我在寻春时不慎误入桃源洞,
与友人草率地共享这幽静的欢愉。
在这风月交融的时刻,我的情感如同被束缚,
今晚我梦中构造溪山的美景。
柳条尚未垂下金色的丝线,
梅花的香气已经被寒雪覆盖。
春日的忧愁和离恨比山还要沉重,
我不相信马儿能快马加鞭。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石孝友,宋代诗人,生活在繁华的城市中,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诗句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人生哲理及离愁别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春季,正值春暖花开的时节,诗人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和内心的忧愁,反映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现实生活的无奈。
这首《木兰花》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内心的忧伤。诗人在“寻春误入桃源洞”的开篇,勾勒出一个春天的梦幻场景,桃源洞不仅是自然的美好象征,同时也代表诗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接下来的句子“草草幽欢聊与共”,则体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轻松欢愉,然而这种欢愉却是短暂和草率的,暗示着人生的无常。在“牢笼风月此时情”中,诗人将自己困于现实与理想之间的矛盾情感表露无遗,仿佛在诉说着内心被束缚的无奈。
诗的后半部分,“柳蹊未放金丝弄,梅径已经香雪冻”,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表现出春天的迟缓和变化。同时,诗人对春愁与离恨的深刻感悟,尤其是最后一句“不信马儿驰得动”,更是将这种忧伤与离愁推向了高潮,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无奈与追求。
整首诗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诗人通过对比、拟人等手法,赋予了春天和离愁更加深刻的情感内涵,使读者在欣赏自然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那份心灵深处的苦涩与彷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春天的美好与内心的忧伤展开,反映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现实生活的无奈,传达出一种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桃源洞”象征着什么?
诗人对春天的情感如何体现?
“春愁离恨重於山”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石孝友的《木兰花》更注重内心情感的细腻描写,而李白则更多展现豪放与洒脱。两者在情感表达上有明显的差异,反映出不同的生活态度与审美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