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11: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11:18
原文展示:
蝉 徐夤 〔唐代〕 寒鸣宁与众虫同,翼鬓緌冠岂道穷。 壳蜕已从今日化,声愁何似去年中。 朝催篱菊花开露,暮促庭槐叶坠风。 从此最能惊赋客,计居何处转飞蓬。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寒蝉的鸣叫岂能与普通虫子相同,它那翼鬓緌冠的模样难道是穷途末路吗?壳蜕已经从今天开始变化,它的鸣声为何比去年更加忧愁。早晨催促篱笆边的菊花在露水中开放,傍晚促使庭院中的槐树叶在风中坠落。从此它的鸣声最能惊动赋诗的客人,不知它将飞向何处,像转动的飞蓬一样。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夤是唐代诗人,其诗作多以自然景物和日常生活为题材,风格清新自然。此诗通过对蝉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和生命变迁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秋天的某个傍晚,诗人听到蝉的鸣叫,触景生情,感慨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蝉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细微变化的敏感和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感悟。诗中,“寒鸣宁与众虫同”一句,既表达了蝉鸣的独特性,也隐含了诗人对蝉的同情。“壳蜕已从今日化”和“声愁何似去年中”则进一步通过蝉的蜕变和鸣声的变化,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哀愁。后两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增强了诗歌的意境,使读者能感受到秋天的萧瑟和蝉鸣的凄凉。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唐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蝉的形象和鸣声,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深刻感悟,以及对自然界细微变化的敏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翼鬓緌冠”形容的是什么? A. 蝉的形态 B. 人的形态 C. 鸟的形态 答案:A
诗中“声愁何似去年中”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忧愁 C. 平静 答案:B
诗中“朝催篱菊花开露”描绘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