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8:53: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8:53:26
原文展示:
天也今如此,人乎可奈何。
台边西子去,宫里北人过。
玉树歌方息,金铜泪已多。
旌旗遮御路,舟楫满官河。
白话文翻译:
今天的天空如此,人在世间又能如何呢?
西子(指西湖美人)已经离去,宫中北方的主人又在经过。
玉树的歌声刚刚停止,金铜的泪水已然多得无法计数。
旌旗遮挡了御路,船只满载在官河上。
注释:
典故解析: “西子”出自《诗经》,是古代美人之典故,象征着美丽的消逝;“玉树”常用来比喻美好的人或事物;“金铜泪”则可能引申出对于金钱与权力的失落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元量,字承志,号石田,宋代诗人,擅长诗词,作品多描写山水田园,情感细腻,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杭州杂诗》系列诗作,表现了作者对时局变幻无常的感慨,可能与当时的社会动荡、个人心境有关。此诗创作于盛世之后,国运衰微之时,作者借用美人的离去表达对历史的无奈和思索。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透过对人事无常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逝去的惋惜之情。开头两句以“天也今如此,人乎可奈何”引出主题,表现出诗人无力改变现状的无奈。接下来的“台边西子去,宫里北人过”,通过“西子”与“北人”的对比,揭示了美好与丑恶、纯真与权力的冲突。诗中的“玉树歌方息,金铜泪已多”则在感叹美好事物消逝的同时,传达出诗人对社会现状的悲观情绪。最后两句“旌旗遮御路,舟楫满官河”描绘出繁华背后的空虚与无奈。整首诗在意象上通过对比与反衬,形成了强烈的情感冲击,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考与独特的视角。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主题围绕着对过去美好生活的追忆与对未来无望的感叹,反映了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的交织。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西子”指的是哪个地方的美人?
A. 长安
B. 杭州
C. 西湖
D. 洛阳
诗中“金铜泪”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乐
B. 失落与悲伤
C. 愤怒
D. 满足
诗人对现实的态度是?
A. 积极向上
B. 无奈与悲观
C. 中立
D. 忽视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汪元量与李白的诗作都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怀念,但汪元量更侧重于对现实的无奈与惋惜,而李白则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豪情与对未来的追求。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