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2:25: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2:25:30
赋石昌言家五题其五蜀虎图
梅尧臣
谁谓虎可缚,缚之自有术。
孙生画此系在石,拏绳人立尾垂屈。
坠身怒力欲脱时,顾眄生狞神气出。
江南包氏为最精,毛质虽真猛难匹。
蜀人不敢道知微,知微名重非今日。
谁说老虎可以被捆绑?捆绑它自有诀窍。
孙生(孙位)把老虎的画作固定在石头上,
拉绳的人屈身立在老虎的尾巴下。
老虎奋力想要挣脱时,
它的眼神中流露出凶狠的神气。
江南的包氏画家技艺最为精湛,
即使毛发的质感再真实,威猛也难以匹敌。
蜀地的人不敢轻易谈论这种微妙之处,
要知道“知微”的名声如今并非始于今日。
梅尧臣(1002-1060),字子华,号松溪,宋代诗人,擅长诗歌和散文,尤其以古体诗闻名。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动物为题材,富有哲理性。
《赋石昌言家五题其五蜀虎图》是梅尧臣在观察孙生的老虎画时所作,反映了他对老虎强大气场的敬畏和对艺术表现力的思考。作品通过描绘老虎的神态,表现了自然界生物的威严与画家的技艺。
梅尧臣的《赋石昌言家五题其五蜀虎图》通过对老虎的描绘,表达了对艺术和自然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以“谁谓虎可缚”引入,立即引发读者的兴趣,质疑了老虎的力量与束缚的可能性。接着,梅尧臣通过描绘孙生的画作,展现了画家的高超技艺和对老虎的生动刻画。
诗中“坠身怒力欲脱时,顾眄生狞神气出”生动地描绘了老虎在被束缚时愤怒与挣扎的状态,仿佛能够让人感受到那种凶猛的气息。最后,梅尧臣提到江南的包氏家族,强调了他们在画虎方面的技艺和声望,进一步引出了“知微”的概念,意味着对艺术的理解与感悟并非一朝一夕之功。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寓意,表达出艺术家对自然的敬畏和对艺术创作过程的反思,展现了梅尧臣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思考深度。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探讨艺术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出梅尧臣对老虎这一强大生物的敬畏,以及对画家技艺的赞美。通过对老虎的细致描绘,诗人传达了对生命与力量的深刻理解。
诗中谁是画家?
A. 包氏
B. 孙生
C. 梅尧臣
答案:B
诗人对老虎的态度是?
A. 蔑视
B. 敬畏
C. 嘲讽
答案:B
“知微名重非今日”是什么意思?
A. 知道微小的事物在今天才有名
B. 对微妙事物的理解早已被人们所知
C. 微小的事物在今天没有名声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