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3:36: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3:36:34
原文展示:
伐罪书勋令不常,争教为帝与为王。十年小怨诛桓邵,一檄深雠怨孔璋。在井蛰龙如屈伏,食槽骄马忽腾骧。奸雄事过分明见,英识空怀许子将。
白话文翻译:
讨伐罪行记录功勋的命令不寻常,争相教人成为帝王或王者。十年的小怨恨诛杀了桓邵,一封檄文深切怨恨孔璋。在井中的潜龙如同屈服,食槽中的骄马突然腾跃。奸雄的事迹过分明显可见,英明的见识空怀许子将。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夤是唐代诗人,其诗作多涉及政治、历史和个人情感。这首诗可能是在评论历史事件或人物,表达了对权力斗争和英雄事迹的看法。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特定的政治或社会背景下创作的,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评论,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评论,展现了作者对权力斗争和英雄事迹的深刻见解。诗中“伐罪书勋令不常”一句,揭示了权力斗争的复杂性和不寻常性。“十年小怨诛桓邵,一檄深雠怨孔璋”则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表达了作者对个人恩怨和政治斗争的看法。后两句“在井蛰龙如屈伏,食槽骄马忽腾骧”运用比喻,形象地描绘了潜伏的英才和平凡事物突然显露非凡的情景。最后两句“奸雄事过分明见,英识空怀许子将”则总结了全诗的主题,强调了英明见识的重要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评论,探讨了权力斗争、个人恩怨和英明见识的重要性。诗中通过对具体历史事件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深刻见解,强调了英明见识在复杂社会中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十年小怨诛桓邵”指的是什么? A. 十年的小怨恨导致了桓邵的被诛 B. 桓邵被诛是因为十年的大怨恨 C. 桓邵被诛是因为十年的小恩怨 D. 桓邵被诛是因为十年的大恩怨 答案:A
诗中“在井蛰龙如屈伏”比喻什么? A. 潜伏的英才 B. 潜伏的敌人 C. 潜伏的机会 D. 潜伏的危险 答案:A
诗中“食槽骄马忽腾骧”比喻什么? A. 平凡事物突然显露非凡 B. 平凡事物突然消失 C. 平凡事物突然变得平凡 D. 平凡事物突然变得非凡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