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17: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17:40
几时闻唱凯旋歌,
处处屯兵未倒戈。
天子只凭红旆壮,
将军空恃紫髯多。
尸填汉水连荆阜,
血染湘云接楚波。
莫问流离南越事,
战馀空有旧山河。
这首诗表达了对战争和流亡的深刻思考。诗人感叹何时才能听到凯旋的歌声,四处仍然驻扎着未投降的军队。天子仅凭华丽的红旗来壮胆,而将军却只依靠那多的紫色鬓发来自夸。汉水上尸体堆积,湘江的云彩被鲜血染红。不要再去询问南越的流离失所之事,战后的土地上只剩下了曾经的山河。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韦庄(836年-910年),字子华,唐代诗人,以其词作见长,风格清丽流畅,情感细腻。他的诗词多表现对历史的反思和对时局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唐朝末年,正值战乱频繁、朝廷动荡、国家分裂的时期,诗人对国破家亡的感慨,表达了对故土的思念,以及对战乱带来的苦难的深刻反思。
《又闻湖南荆渚相次陷没》是一首深刻反映战争残酷和历史悲剧的诗。开头两句以“凯旋歌”引入,表现出诗人对战争结束、国家和平的渴望,然而“处处屯兵未倒戈”却揭示了战争尚未结束的现实,令人感到失望与无奈。
接下来的两句通过对比,展示出天子和将军的虚弱与无能。天子依靠华丽的红旗来增强气势,而将军却只是一味自夸,缺乏实际的战斗能力,反映了当时统治者的不作为与将领的虚浮。
“尸填汉水连荆阜,血染湘云接楚波”则用直白而震撼的意象描绘了战争的惨烈。此处的汉水、湘云等地名,承载了历史的沉重,鲜血和尸体成为了战争的直接后果,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传达了对生命的无视与对历史的悲痛。
最后两句“莫问流离南越事,战馀空有旧山河”更是将主题推向高潮:不必再询问南方的流亡和苦难,因为战后的土地只剩下了曾经的山河,历史的荣耀与繁华已成往事,只有苦痛和无奈留存。这句诗的情感深邃而沉重,展现了诗人对国家、人民以及自身命运的深切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对历史的深刻反思。诗人在感慨国家的动荡与人民的苦难,呼唤对和平的渴望,同时也表现出对过去辉煌的追忆与现实的无奈。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尸填汉水”的意思是:
诗中提到的“红旆”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