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鹧鸪天·得湖帆和章,夜不能寐,因和

《鹧鸪天·得湖帆和章,夜不能寐,因和》

时间: 2025-05-02 07:52:37

诗句

焦尾悬知意不任。

强名聊自赋愔愔。

弦孤剩感音难和,烛烬宁期泪已深。

帘影暗,漏声沈。

醉乡何地足幽寻。

虚堂苦忆前宵雨,难喻枯荷永夜心。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7:52:37

原文展示:

鹧鸪天·得湖帆和章,夜不能寐,因和
作者: 龙榆生

焦尾悬知意不任。
强名聊自赋愔愔。
弦孤剩感音难和,
烛烬宁期泪已深。
帘影暗,漏声沈。
醉乡何地足幽寻。
虚堂苦忆前宵雨,
难喻枯荷永夜心。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在夜深人静时对往日情景的追忆与感伤。前两句提到琴弦高悬,似乎无法表达心中的情感,随意赋诗却又显得孤独而沉重。接着,琴声孤寂,难以合奏,烛光微弱,泪水已经深深流淌。窗帘映出暗影,漏声沉沉,醉乡难寻,心中充满幽怨。最后两句提到虚空的堂室中苦苦回忆前一夜的细雨,难以表达那种对枯荷的永夜之感。


注释:

  • 焦尾:古琴的一种,焦尾悬指琴弦高悬,暗指作者心中情感的高涨与无奈。
  • 愔愔:形容内心沉静、孤独的状态。
  • 烛烬:蜡烛快要熄灭的样子,象征光明的微弱与时间的流逝。
  • 帘影:窗帘的影子,代表着一种幽幽的孤寂感。
  • 虚堂:空荡荡的堂屋,象征着孤独与无奈。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红尘”与“醉乡”,可能暗指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与对理想生活的追寻,表现了一种对现实的不满与逃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龙榆生,近代著名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辞藻而闻名。其诗词多描写个人的情感体验及自然景物,风格清新脱俗,情感深沉。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夜深人静之时,作者因思念而无法入眠,灵感涌现,写下此词。反映了个人在特定情境下的情感波动。


诗歌鉴赏:

《鹧鸪天·得湖帆和章,夜不能寐,因和》是一首充满情感与思索的词作。全词通过细腻的意象与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在夜深人静时的孤独与对往事的追忆。开头几句通过“焦尾”与“愔愔”的结合,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时光的渴望。作者用琴声的孤寂来映射自己的心情,仿佛连音乐也无法带来慰藉。

接下来的“烛烬宁期泪已深”则将孤独感推向高潮,烛光的微弱与泪水的深沉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情感的强烈程度。最后几句中,作者回忆起前一夜的细雨与枯荷,展现出一种无尽的惆怅与思念。整首词通过意象的交织,构建出一个充满情感的空间,让人感受到深夜思绪的幽深。这种情感的表达,不仅让人感同身受,更让人思索人生的无常与内心的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焦尾悬知意不任:琴弦高悬,心意难以表达。
  • 强名聊自赋愔愔:随意作词,内心却感到孤独。
  • 弦孤剩感音难和:琴声孤寂,难以共鸣。
  • 烛烬宁期泪已深:烛光微弱,泪水已然流下。
  • 帘影暗,漏声沈:窗帘影子暗淡,漏声沉沉。
  • 醉乡何地足幽寻:醉乡何处,难以寻觅。
  • 虚堂苦忆前宵雨:空堂回忆昨夜的细雨。
  • 难喻枯荷永夜心:难以诉说心中对枯荷的无尽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焦尾”象征作者的内心感受。
  • 拟人:将声音、影子等赋予情感,增强了情感的表现力。
  • 对仗:如“帘影暗,漏声沈”,增强了词句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在夜深时分对往昔情感的追忆与对孤独的感慨,反映了对现实的无奈与内心的孤独。通过琴声、烛光、雨夜等意象,展现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孤独的承受。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焦尾:象征孤独与心情的高涨。
  • 烛烬: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希望的渺小。
  • 帘影:暗示孤独与思念。
  • 醉乡:象征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焦尾悬知意不任”中的“焦尾”指的是什么?
    A. 一种乐器
    B. 一种情感
    C. 一种景物

  2. 诗中提到的“烛烬”象征什么?
    A. 时间的流逝
    B. 美好的回忆
    C. 孤独的心情

  3. “虚堂苦忆前宵雨”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期待
    B. 失落
    C. 喜悦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展现了女性在夜晚的孤独与思念。
  • 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表达对逝去时光的追忆。

诗词对比:

  • 龙榆生与李清照:两者都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孤独,但李清照的作品更多偏向个人情感的细腻,而龙榆生则更关注对往昔的怀念与感伤。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近现代诗词鉴赏》
  • 《龙榆生诗词研究》

相关查询

暮春携酒登见山楼遇族侄凌沧 五子诗 其四 宗考功臣 五子诗 其三 梁比部有誉 五子诗 其二 李郎中攀龙 五子诗 其一 谢山人榛 九日登芦台怀于鳞元美兄弟明卿诸君子二首 其一 入桐江 董体仁送余至固节旗亭饮别赋此贻之 暮发滁阳 得滇南除目戏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解星 预备铃 戴高履厚 联娟 子字旁的字 弊结尾的成语 二字旁的字 焕然如新 随机而变 引树 衽扱囊括 玄字旁的字 换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拍案惊奇 辵字旁的字 披星戴月 缶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