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6:28: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6:28:13
前阁风帘自在垂。
后庭芳树见应稀。
行云驻处终无定,
明月圆时别有期。
花尽态,柳多痴。
王昌消息至今疑。
金堂一宿谁曾惯,
何似鸳鸯只独栖。
在前面的阁楼上,轻盈的风帘随意垂下;
后院的芳香树木,似乎已经稀少。
行云在空中停留的地方,终究是无常的;
明月圆时的重逢,却有着不确定的期盼。
花谢了,柳树却愈发痴情;
关于王昌的消息至今让我感到疑惑。
在金堂度过一夜的人,谁能习惯?
比起鸳鸯双宿双栖,我更觉得孤独。
张尔田,清代诗人,生活在社会动荡的时代,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与对世事的思考。他的诗风细腻而富有哲理,擅长通过自然景物表达情感。
《鹧鸪天》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不安之际,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反映了对生活的感慨和对爱情的向往。
《鹧鸪天》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诗的开头“前阁风帘自在垂”营造了一种闲适的氛围,而紧接着的“后庭芳树见应稀”则暗示了美好事物的渐渐消逝。诗人通过行云与明月的意象,表达了人生的无常与对未来重逢的渴望。
“花尽态,柳多痴”一句则通过对比彰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花的凋谢象征着爱情的消逝,而柳树的痴情则反映了诗人对过往感情的依恋。最后两句“金堂一宿谁曾惯,何似鸳鸯只独栖”更是点明了孤独的主题,诗人以鸳鸯作为对比,突出自己在爱情上的孤独与无奈。
整首词在自然景物的描绘中融入了深刻的情感,既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有对爱的失落与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与反思。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渴望与失落,反映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了孤独的情感基调。
《鹧鸪天》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张尔田
C. 王昌龄
D. 杜甫
诗中提到的“芳树”主要象征什么?
A. 财富
B. 美好
C. 权力
D. 忍耐
“何似鸳鸯只独栖”这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孤独
C. 愤怒
D. 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