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韵和上先顿首

《韵和上先顿首》

时间: 2025-05-07 22:03:06

诗句

池上飞桥亭外山,野禽偷静上钩栏。

晚花露重香偏细,春女衣轻体尚寒。

曲水略殊今日事,南湖曾奉昔人欢。

郡图可许增新致,几处模传画样看。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03:06

原文展示:

韵和上先顿首
作者:张先

池上飞桥亭外山,
野禽偷静上钩栏。
晚花露重香偏细,
春女衣轻体尚寒。
曲水略殊今日事,
南湖曾奉昔人欢。
郡图可许增新致,
几处模传画样看。

白话文翻译:

在池塘上有飞桥,亭子外有连绵的山峦,
野禽在静谧中偷偷地飞到钩栏上。
傍晚的花朵上露水多,香气却显得特别细腻,
春天的女子衣衫轻薄,身体却仍感觉寒冷。
曲水流觞的场景与今天略有不同,
南湖曾经给昔日的游人带来欢乐。
郡城的图景是否可以增添新的风致,
几处地方的模样仍旧传承着画卷的风采。

注释:

  • 飞桥:指架在水上的桥,形象生动,给人以轻盈的感觉。
  • 偷静:暗指野禽在安静的环境中活动,表现出一种自然的和谐。
  • 晚花露重:晚上的花朵上沾满露水,表现出一种清新和细腻的气息。
  • 曲水:指曲折流动的水,常用于文人雅士聚会饮酒作诗的场景。
  • 郡图:指郡城的风景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先(生卒年不详),字子纯,号归隐,宋代词人,与李清照、周邦彦并称。张先的词风以清丽婉约著称,常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风貌。其作品多表现出淡淡的忧伤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宋代,反映了当时文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现实生活的感慨。在社会动荡和个人困境中,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对往日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流露出诗人对过去美好生活的怀念和对当前生活的思考。首句“池上飞桥亭外山”,简洁明了,构建出一幅秀丽的自然图景,似乎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恬静的环境中。接下来的“野禽偷静上钩栏”,通过细腻的观察与描绘,表现了自然中的生动一面,增添了情趣。

“晚花露重香偏细”,则通过花与露的描写,展示了傍晚时分花香的细致和清新,渗透出一种朦胧的美感。紧接着的“春女衣轻体尚寒”,则通过春天女子的形象,映射出生活中的矛盾与无奈,春天的轻盈与寒冷的对比,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感情。

全诗最后两句,诗人借古人欢聚的情景,感慨如今的变化与新意的增添。这不仅仅是对自然风光的赞美,更是对生活的深刻反思。整首诗在形式上运用了对仗和押韵,增加了音韵的美感,同时在意象上也紧密相连,层层递进,展现出一种和谐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池上飞桥亭外山:描绘了一个宁静的环境,桥、亭、山相映成趣。
  2. 野禽偷静上钩栏:展现了自然的生机,野禽的活动增添了画面的动感。
  3. 晚花露重香偏细:强调了晚间花朵的香气与露水的细腻,营造出柔和的氛围。
  4. 春女衣轻体尚寒:通过春女的形象,展现了温暖与寒冷的矛盾,暗含生活的无奈。
  5. 曲水略殊今日事:通过曲水的描绘,反映出时间的流逝与变化。
  6. 南湖曾奉昔人欢:怀念过去的欢聚时光,表达出对美好回忆的向往。
  7. 郡图可许增新致:呼唤新的活力与景致的增添,体现出对美好未来的期待。
  8. 几处模传画样看:对美景的赞美,暗示着艺术的传承与美好生活的延续。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晚花露重香偏细”来形象地表达花香的细腻。
  • 对仗:如“曲水略殊今日事,南湖曾奉昔人欢”,增加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野禽“偷静”,赋予自然以生命与灵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它既有对现实的感慨,也有对理想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池塘:象征着宁静与和谐,反映自然的美丽。
  • 野禽:代表自然的生机,带来生命的气息。
  • 晚花: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美好。
  • 春女:体现了青春的轻盈与人生的困惑。
  • 曲水:象征着生活的变迁与聚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曲水”主要指什么?

    • A. 曲折的水流
    • B. 平静的湖面
    • C. 潺潺的溪水
  2. 诗中的“春女”代表了什么?

    • A. 春天的风景
    • B. 轻盈的女子
    • C. 冬天的寒冷
  3. 诗中提到的“南湖”暗指什么?

    • A. 一处古老的地方
    • B. 过去的欢乐时光
    • C. 自然的景色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描写春天的环境与内心情感的诗。
  • 周邦彦《兰陵王》:同样体现了自然之美和人情之感。

诗词对比

  • 张先与李清照的作品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张先更多地关注现实与记忆的对比,而李清照则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两者在艺术风格上相辅相成,展现了宋代文学的多样性。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红树 南迁途中作七首。溪翁 送弟东归 赠z6光上人草书歌 杂曲歌辞。水调 池上双凫二首 春寒 赠李长史歌 南迁途中作七首。登七盘岭二首 过九成宫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缠齿羊 争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虎字头的字 生死牢关 烦怏 竖心旁的字 反其意而用之 比比皆是 前所未有 衣橐 米字旁的字 玉纬 帛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齐眉举案 简诬 高字旁的字 龙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